题目

小军同学以示意图、表格和卡片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农村政策篇】 (1)请在示意图“?”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2)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外交成就篇】 类别内容 原则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方针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  ”方针。 胜利1971年,中国恢复在  ?  的合法席位 (3)请在表中“?”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篇】 中国文学的使命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喻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尽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 中国文学的使命。B.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C.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D. 中国文学对民族一直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定与导引作用。2.下面对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举例论证,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B. 引用论证,论证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C. 对比论证,证明了岳飞、文天祥是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D. 举例论证,证明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3.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组织全篇,第②③④段之间是并列关系。B. 选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C. 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这种人格”指的是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正高尚的人格。D. 第③段列举了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刘禹锡和于谦,都属于事实论据。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