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9、清末状元张謇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 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 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 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 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四书||||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下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耶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下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1.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对贾母的回答不同。(黛玉对贾母的回答是“只刚念了《四书》)这是因为:(3分)( )   A.黛玉怕宝玉看不起自己,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说明她的心细。   B.黛玉从刚才与贾母的对话中,觉察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所以她此时改了口,说明她处事的机敏和留心。   C.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反映出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与准则。   D.是为了讨好宝玉,因为她知道宝玉是不爱读书的,说明她的聪慧和有心。   2.宝玉对《四书》以外的评论,说明宝玉的什么思想性格,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说明宝玉对《四书》是尊重的,不敢违抗和不满。   B.说明宝玉对中国封建文化的不满和叛逆性格。   C.说明年纪尚小,对中国的文化报有虚无主义的态度。   D.说明宝玉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3.对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有几项分析,最准确完整的一项是(3分)( )   A.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   B.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反叛精神。   C.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求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   D.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   4.此段文字中,写宝玉初见黛玉“与众各别”的“形容”后,用了一个“笑”字;而前文写黛玉初见宝玉时,“便吃了一大惊”。同是相见,这一“惊”一“笑”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黛玉和宝玉各自怎样的心理和性格?(2分)   5.语段中划线句子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特点?  (不超过10个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