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测试检测卷(二)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测试检测卷(二)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对于文学经典,一般读者光凭直觉也能欣赏玩味,但是直觉并不一定可靠。修养不足会造成误读,不仅一般读者,就是专家也在所难免。近日,对于杜牧的《山行》,就有专家解曰:中国诗人对时令的转换很是敏感,秋气萧森,遂引发诗人“悲秋”之感。其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明是说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鲜艳,哪里有什么悲凉之感?这不是悲秋,而是颂秋。为什么专家对明摆在眼前的颂秋视而不见?因为人的心理不是一张白纸,并不像美国行为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对外界一切信息刺激皆有反应。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只有与主体心理图式相应者才能同化而有所反应。我国悲秋诗歌母题源远流长,学养不足者,容易以为这就是一切。其实,古典诗歌中颂秋亦有经典之作,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惜,这种误读还比较普遍,如有老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开头,便在“秋”下加一“心”,是为“愁”,说是“逢秋即愁”,实际上这只是汉字构成初期的历史痕迹。

并不全面甚或粗浅的积累,会形成某种强制同化模式,导致自我蒙蔽。还可举一例,即对《木兰诗》的解读。有专家出于英雄的现成观念,乃论断木兰英勇善战。有专家还考证,北方兄弟民族,耕战合一,英勇强悍,置生死于度外。然而细读文本,几无诗句正面描写木兰征战,与战事有关者,只有“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然而严格说来,这是行军宿营。正面写到战事的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乃是写他人战死,木兰凯旋。所以“英勇善战”并不出于文本,而是出于读者(包括专家)内心固有的男性英雄文化观念。其实,木兰形象之价值,在其以女儿之身取代男性履行保家卫国之天职。故写沉吟代父从军时叹息八句,买马四句,宿营思念双亲八句,归来受到父母姐弟欢迎六句,恢复女儿妆六句。其策勋十二,功绩辉煌,只取侧写,仅一句。与男性建功立业、衣锦还乡不同,木兰只为回家享受亲情之和平生活。其最突出价值,在于以女性之“英雌”对于男性“英雄”成见之挑战。

阅读的第一障碍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阅读并非一望而知,而有可能自以为是,其实没有读懂。这是因为心理同化机制虽狭隘,但有预期性,预期之外容易视而不见,感而不觉。西方“读者中心论”之偏颇,乃是预设读者于文本,一目了然。殊不知,阅读本欲读出经典之新意,而心理预期却常常涉及读者内心之旧意,结果往往以主体现成观念强加于文本。这种倾向具有规律性,自古多有例证。我国诗话中,早就诟病“附会”之论。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论者这样解读:“草生涧边,喻君子不遇时。鹂鸣深树,讥小人谗佞而在位。春水本急,遇雨而涨,又当晚潮之时,其急更甚,喻时之将乱也。野渡有舟而无人运济,喻君子隐居山林,无人举而用之也。”明代唐汝询就批评其“穿凿太甚”。故阅读的第一障碍,乃是经验的狭隘预期。预期的狭隘性与经典文本的无限性是永恒矛盾的。

(摘编自孙绍振《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世界》)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杜牧的《山行》含蓄隽永,所以不同的人对它的主旨的认识截然不同。 B . 美国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比作--张白纸,外界信息一刺激就会留下痕迹。 C . 有人根据《木兰诗》中一两处简单描写,就认为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形象。 D . 《滁州西涧》是首写景的诗,有人却把它附会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诗。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欣赏文学经典时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B . 文章第一段引述了一些外国学者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和深刻性。 C . 文章举例论证皆先叙事例,然后对事例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事理统一。 D . 文章第二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述错误的论断,然后予以驳斥,逻辑严密。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要准确欣赏文学经典,都要有深厚的学识修养,仅靠直觉是难以做到准确欣赏的。 B . 人们认为刘禹锡的《秋词》是悲秋,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颂秋,这都是对古典诗歌中写秋的作品的误读。 C . 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如果只根据现成的观念,而不对文学作品做具体的分析,是难以对形象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D . 读者阅读文学经典时,如果受自己心中已有认识的影响,读出来的新意往往也是穿凿出来的,这种现象古已有之。
2.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7月22日至24日,习.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贪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这一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仓廪实,天下安。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我国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5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4亿吨,增长87%。今年以来,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仍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在田作物长势良好,可以争取有好的收成。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摘编自《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2020年7月26日)

材料二

新华社长沙4月7日电(记者周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这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正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攻关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袁隆平一直在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忙碌。记者了解到,袁隆平团队今年将在全国推广精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1000万亩,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3月23日举行的“三一工程”(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2020年度工作会议,确定了在湖南13个县;(市、区)的攻关基地开展以第3代杂交水稻“托底”的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目标是两季总产达到每公顷18吨。

去年10月首次公开测产、试验田亩产达到1046.3公斤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目前也即将在南繁基地完成今年的制种任务,预计4月10日就能收获种子。此外,袁隆平领衔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也在去年扩大到了1000亩,试验田设置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中,包括东北、渤海湾、新疆、东南沿海等地。袁隆平曾表示,中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具备改造潜能的盐碱地面积在2亿到3亿亩之间,每亩的目标产量在300公斤。袁隆平强调,尽管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懈不得,这次全球疫情就是一记警钟。

(摘自新华社消息,2020年4月7日)

材料三:

据央视新闻消息,现在有些所谓“大胃王”或“吃播秀”,浪费现象严重,甚至有人吃了再把东西吐出来!

作为农业大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自幼便懂。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浪费情况仍然屡禁不绝。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大型聚会浪费则达38%,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

报告指出,经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餐桌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摘自新浪财经《大胃王吃播秀被央视批评但制止餐饮浪费需全民参与》,2020年8月12日)

材料四:

  1. (1) 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是针对习.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重视粮食安全”的新闻所写的一篇新闻评论。 B . 材料二是一则新闻,可以用句话概括为一袁隆平表示:中国不会出现“粮荒,”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C . 材料三是一则央视新闻消息,批评“大胃王”“吃播秀”以浪费食物误导消费者,指出制止餐饮浪费需全民参与。 D . 材料四是两组图表,通过图表中的横向与纵向比较,能够得出中国在粮食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的结论。
  2. (2) 下列保护粮食安全措施中,哪一项与上面四则材料的内容都不相关()
    A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B . 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C . 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 D . 严格控制涉粮外资企业数量。
  3. (3) 根据上面材料,概括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每条概括不超过10个字。
3.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俩老头

汪曾祺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钱给他,他亮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恍惚: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工夫,二两酒已经进他的肚。俩老头“要好”——这地方的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都爱穿靸鞋,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子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

两个老头现在都是生产队的技术顾问。郭老头精通瓜菜,也懂大田;耿老头精通大田,也懂瓜菜。

两人的身世可不一样。

我第一次遇见郭老头是在一个卖豆腐的小饭铺里。他坐在我对面,我看了看,总觉得他脸上有什么地方和别人不大一样。他的耳朵没有耳轮。他说:“是摔跤的褡裢磨出来的。”

他告诉我,他不是此地人,是北京人,——他说的是一口地道北京话。安定门外住家,种一片小菜园子,自种自卖。从小爱摔跤。那会摔跤,新手初下场子,对方用褡裢蹭你的耳朵。褡裢都是粗帆布纳的,两下,血就下来了。他的耳朵就磨出来了。

怎么会到这里来?那年大旱,河净井干。种菜没水哪行呀?逃荒到张家口,人地两生。怎么吃饭呢?就撂了地摔跤,是陪人摔。有一帮阔公子,学了一招两式喜欢下场显示显示。他陪着摔,摔完了人家给钱。阔公子们叫做“耗财买脸”。混了两年,觉得陪人家“耗财买脸”,没意思!遇到一个熟人,在这里落了户,他也搬了过来。一晃,四十年了。

我有一天傍晚从城里回来,远远听见大队的大谷仓里有个小姑娘唱《五哥放羊》。真是好嗓子,又甜,又脆,又亮。 去看看!走进门,是耿老头!

耿老头艺名骆驼旦。“骆驼”和“旦”怎么能联在一起呢?这一点我到现在还没再弄清楚。他这个“旦”是半业余的。逢年过节,成个小班子,七八个人,赶集趁庙,火红几天。平常还是在家种地。

俩老头都是在江湖上闯过的人,可是他们在作务庄稼上,都是一把好手。他们现在不常下地干活了,每天只是到处转转,看看,问问,说说。

俩老头转到一块瓜地。 西瓜才窜出苗来,长了几片蓝绿蓝绿的叶子,水灵灵的,好看得很。俩老头围着瓜地转了一圈,咬了一会耳朵,发了话:“把这片瓜都刨了吧,种别的庄稼,种小叶芥菜吧,还能落点猪食。”——“咋啦”“你们把瓜籽安得太浅了,这一片瓜秧全都吊死了!”瓜籽安浅了,根够不着下面的底肥,长不大,叫“吊死”。“看你俩说的!青苗绿叶的,就吊死啦!你们的眼睛能看穿沙层土板啦!不信。”——“不信?看吧!”过了两天,蓝绿蓝绿的瓜叶全都黄了,蔫了。刨开来看,果然,吊死了!

也许因为俩老头闯过江湖,他们不怕官。

“大跃进”年月,市里下来一个书记,到大队蹲点。在预报产量的会上,他要求一再加码,产量高得不像个话。耿老头说;“这是种庄稼?是起哄哪!你们当官的,起了哄,一走!俺们秋后咋办呢?拿什么往上交,拿什么吃呀?”胳膊拧不过大腿,产量还是按照书记要求的天文数字报上去了。措施是密植,小麦试验田一亩下了二百斤麦种!高粱、玉米、谷子,一律缩小株行距,下种超过往年三倍。郭老头、耿老头坚决不同意,书记下不来台,又不能拍桌子,气得说:“你就做一次社会主义的冒失鬼行不行”

到了锄地时,俩老头拿着小锄,下地干活。他们把谷子地过密的小苗全给锄掉了。队长知道了,赶紧来拦:“你们这是反领导呀!”俩老头说:“怕啥?他打不了我反革命!"

秋后,大田全部减产,有的地根本没有秀穗,只能喂老牛。只有俩老头锄过的地获得了大丰收。

在市里召开的丰产经脸交流会上,俩老头当代表发言,题目是《要做老实庄稼人,不当社会主义的冒失鬼》。主持会议的就是那位书记。郭老头头一个发言,头一句话就是:“书记叫俺们做社会主义冒失鬼……”

俩老头后来一见书记,叫他“社会主义的冒失鬼”。书记一点办法没有。

一九八〇年一月五日写成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郭老头身体好,能吃饭,“他的耳朵没有耳轮”。通过和“我”的对话,回忆了郭老头的经历,突出了人物鲜明的特征。 B . 耿老头拿茶碗去买酒时,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在售货员找钱的瞬间他就亮个空碗,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他能喝酒。 C . 俩老头都在江湖上闯过,都是生产队的技术顾问、务庄稼的好手。作品用淡淡的笔调叙述了两个人的共同特点。 D . 汪曾祺的小说呈现“散文化”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这篇小说淡化情节,不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2) 小说开头一二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4.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吴璘,字唐卿,绍兴四年,兀术,撒离喝以大兵十万至仙人关下,诸将有请别择形胜以守者,璘奋曰:“兵方交而退,是不战而走也,吾度此敌去不久矣,诸君第忍之。”震鼓易帜,血战连日。金兵大败,二酋不敢窥蜀者数年。露布献捷,迁定国军承宣使、知熙州。楼炤使陕,欲尽移川口诸军于陕西。璘曰:“人反覆难信,惧有他变,今我移军陕右,蜀口空虚,敌若自南山要我陕右军,直捣蜀口,我不战自屈矣,当且依山为屯,控其要害,迟其情见力疲,渐图进据。”炤从之。十年,金人败盟,诏璘节制陕西诸路军马。撒离喝渡河入长安,趋凤翔,陕右诸军隔在敌后,远近震恐。胡世将急召诸将议,参谋官孙渥等皆谓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原,璘厉声折之曰:“懦语沮军,可斩也!璘请以百口保破敌。”世将壮之,指所居帐曰:“世将誓死于此!”乃命田晟以三千人迎敌,璘又遣姚仲拒于石壁砦,败之。初,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刘家圈,璘请讨之,二酋老于兵据险自固谓我必不敢轻犯先一日璘会诸将问所以攻姚仲曰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璘以为然璘夜半遣仲及王彦衔枚截坡,约二将上岭而后发火,二将至岭,寂无人声,军已毕列,万矩齐光、敌骇愕曰:“吾事败矣。”习不祝善谋,胡盏善战,二首异议。璘先以兵挑之,胡盏果出鏖战,璘以叠阵法更休迭战,轻裘驻马亟麾之,士殊死斗,金人大败,孝宗受禅 , 赐璘札,命兼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王刚中尝谈刘锜之美,璘曰:“信叔有雅量、无英概,天下雷同誉之,恐不能当逆敌,璘窃忧之,”刚中不以为然,锜果无功。乾道三年卒,赠太师

(节选自《宋史·吴璘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二酋老于兵/据险自固/谓我必不敢轻犯先/一日/璘会诸将/问所以攻姚仲/曰/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璘以为然/ B . 二酋老于兵/据险自固/谓我必不敢轻犯/先一日/璘会诸将问所以攻/姚仲曰/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璘以为然 C . 二酋老于兵/据险自固谓我/必不敢轻犯/先一日/璘会诸将/问所以攻姚仲/曰/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璘以为然 D . 二酋老于兵/据险自固谓我/必不敢轻犯先/一日/璘会诸将问所以攻/姚仲曰/战于山上则胜/山下则败/璘以为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露布:一种写有文字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B . 金:朝代名。北宋末年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 C . 受禅:亦作“受嬗”,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一般在泰山上举行。 D . 太师:古为三公之首,为辅弼国君之官。后多为大官加衔,无实际职权。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吴璘见识深远。作战勇敢。面对敌人十万大军,有将领请求另选地方守御,他认为此时不宜退兵,指出敌人不久就会离开,并擂鼓换旗,血战数日,大败敌军。 B . 吴璘积极建言,献计献策。楼炤准备把川口各军全部移驻到陕西,他认为金人反复无常,恐会趁虚而入,建议暂且依山为营,控制要害,观察敌情,绘制地图。 C . 吴璘临危不惧,力主抗战。绍兴十年,金兵进入长安,直扑凤翔,远近震恐,形势危急,孙渥等主张撤退,他力排众议,令胡世将坚定了信心,最终打败敌人。 D . 吴璘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在进攻胡盏、习不祝时,他运用夜战扰乱敌军军心,又利用两人的矛盾引诱胡盏出战,并使用叠阵法轮番休息作战,战术十分灵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璘厉声折之曰:“懦语沮军,可斩也!璘请以百口保破敌。”

    ②信叔有雅量、无英概,天下常同誉之,恐不能当逆敌,璘窃忧之。

5.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尽”、“迥”、“开”写出了渺远辽阔的景色,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B . “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C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D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用意仍在写楼高。
  2. (2) 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比较生动形象?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曹操在《观沧海》中以“”两句描写沧海风起浪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走廊和屋檐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的语句是“”。
  3. (3) 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如果从变的角度看,“”,但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因而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7.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I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_________与发展创新。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刻有祥云图案的奥运火炬,带有“中国印”的会徽,以及夸父逐日、敦煌飞天、太极拳、四大发明的传统元素,形象表现了中华文化的_________。如今,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大如席片的燕山之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一次次登上世界舞台,促进了世界文化交流发展,也为世界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华文化的日益繁荣,绝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相反,以_________的胸怀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才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之未来,必将以更加开放的文化惠及世界,以更有活力的姿态拥抱世界。_________的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了,让我们以此为契机,以冰雪为媒,以文化为桥,与世界同行,一起向未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 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海纳百川举世瞩目 B . 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百川归海举世瞩目 C . 一脉相承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万众瞩目 D . 薪火相传包罗万象百川归海万众瞩目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位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化元素和体育赛事得到完美结合,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精髓 B . 完美结合了文化元素和体育赛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精髓尽显 C . 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精髓,将文化元素和体育赛事完美结合 D . 将文化元素和体育赛事完美结合,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精髓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之未来,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化忠及世界。 B . 中国之未来,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惠及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化拥抱世界。 C . 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化惠及世界。 D . 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惠及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化拥抱世界,
8.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II

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卡路里、低糖、减肥等关键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基于对自身健康的高度关注,现如今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营养摄入与饮食结构有了更高要求。比如说,吃饭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吃好,①   ;再如,体重管理需求持续上升,健身“动起来”成为更多人的爱好。为保持好身材,一直以来颇具热度的减肥,甚至被许多人调侃为毕生事业。

一定程度上,在健康需求与身材焦虑的叠加效应下,减肥市场可谓“商机”无限。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良商家,②   , 通过夸大减肥食品的功效等手段误导和欺骗消费者,销售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的减肥产品,置消费者健康安全于不顾。一些消费者被其骗入“陷阱”,购买和使用产品之后,③   , 反而身心健康皆受创。有的人还会经历销售商家买前买后的“变脸”---买时一口一个“姐妹”“亲亲”,转钱后立刻变陌生人。如此,不仅瘪了荷包,还“吃”垮了身体,伤了感情,何其悔矣!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根据上述材料,用带有转折关系的复句为想买减肥药的人提个醒。不超过60字。
9. 写作题
作文

中国有句经典的民间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谚语来自生活,饱含哲理。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国际奥委会首次更新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将“更团结”加入其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出“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正是在呼吁世界更团结。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