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第十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江西省南昌第十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不听”,学会了放纵;你说“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你说“我不想跟你做朋友”,学会了无情;你说“我不想读书了”,学会了退缩……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力。也许你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也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其实生活是个大花园,连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啊。孩子,我们谈谈吧。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想跟她谈些什么呢?请据此写一封回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是唯一具备说话能力的生物,就鹦鹉而言,它们,不是可用于交流的认知能力。换句话说,鹦鹉重复的单词对于它们而言没有意义,它们也无法交流独立的观点。,与一个叫鸣管的发声器官有密切关系。鹦鹉拥有独特的呼吸系统,其气管肌肉具有特殊用途。此外,鹦鹉的大脑比其他物种复杂得多。要让鹦鹉模仿人的声音,,首先,要让鹦鹉频繁与人接触,最好从它们小时候开始就这么做;然后,应在它们成功模仿后给予奖励。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中国革命文学(以下简称“革命文学”)在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语境中应运而生,对当时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研究“革命文学”的谱系和结构,是对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生成发展以及本体精神的考察。这一研究既是一个体现文学与思想互动张力的学术命题,又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

对“革命文学”谱系与结构的研究,基于“社群”视域,完整展现和合理解释了“革命文学”的存在之由、变迁之故。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青年社、新潮社等文学群落中,作家的革命意识和革命文学追求,都集中反映了社群场域中新旧文化的冲突、思想的激变,并推动了现代中国文学与革命的发展。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作家群体,追随时代的革命步履,以统一的组织形态完成了现代文学的运行机制。20世纪上半叶“革命”的阶级意识、抗战精神与“文学”的民族想象等话语之间的内在互动结构关系,凝聚出了社会革命思潮的核心价值、“革命文学”的精神内涵,成为“革命文学”演变发展的内驱力。

梳理“革命文学”作家谱系,可以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与文学史相互交叉的场域,发现“革命文学”历史叙述的特质和革命文艺核心理论的形成。20世纪,大批热血青年借助文学自觉认同革命,又直面现实,于是就有了贴近现实的“革命文学”,也有了“革命文学”多元的样态。考察不同作家的革命经历、个性创作取向、特殊文化背景等,可以勾勒出他们进入“革命文学”时代书写的不同图示,捕捉到“革命文学”历史的全息投影和革命文艺核心理论丰富的构造纹理。那一时代的作家往往处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中,作家谱系研究特别重视这一点,从作家身上的这种矛盾去深度描摹现代中国革命文艺发展过程的斑斓色彩,揭示文学与革命通过作家主体同构的复杂精神因素。我们既要找到“革命文学”核心的思想理论,还要为“革命文学”诸多现象的发生演变找到契合时代主流的、合理存在的答案。

对“革命文学”谱系与结构的研究,是要发现“革命文学”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命的积极影响。早期,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身上呈现了“革命文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基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关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些革命女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对现代中国“文学与革命”历史价值的积极重构。40年代,关乎知识分子话语与工农兵话语时空对接、交叉、重构的“延安文学”聚结了一支“革命文学”队伍,其核心正是中国革命现实“如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文学为什么人”等问题。特殊空间的“延安”使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真正落地,“延安文学”已超越一般意义的地域命名的文学。

将“谱系和结构”作为研究视点和目标,就是要深度揭示“革命文学”的特殊文化意义通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被表现出来。社群结构、作家谱系、文学史阶段形态之革命实践文学和文学表现的革命内容,重构的不仅仅是“革命文学”丰富复杂的样态,更是发现现代中国文学独立叙述框架的依据和文学史典型意义之所在。任何历史研究最终指向的都是当下和未来,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文学,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密切关联,现代国家意识、人民意识等进一步升华,本质上正是对现代中国革命核心宗旨的坚守与弘扬,也体现了“革命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

(摘编自杨洪承《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精神传统》)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中国文学本体精神的考察,是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B . 凝聚出社会思潮核心价值的“革命文学”,对当时社会与文学变革影响极为深远。 C . 解决作家置身于文学与革命的两难之境的问题,就要梳理谱系,探寻复杂的精神因素。 D . 要深度探寻“革命文学”的特殊文化意义,研究“谱系和结构"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基于时代需求,提出了“革命文学”谱系和结构研究这一学术命题。 B . 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阐述了“革命文学”的演变发展。 C . 文章第四段对一些革命女作家创作的论述,证明了女性自我意识的积极作用。 D .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再分角度论述,最后阐明研究的现实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革命文学”贴近现实、样态多元,与青年自觉认同革命又直面现实不无关系。 B . 梳理“革命文学”作家谱系,可以发现革命文艺核心理论的形成及其构造纹理。 C . “延安文学”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地域命名的文学,使“革命文学”真正落地。 D . 研究“革命文学”的内在精神传统,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具有积极影响。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国家航天局专家表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同时,“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成功实现了多方面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对于我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家航天局官网《“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材料二:

如果将轨道器比喻为一位首次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的“太空快递小哥”,这位“小哥”功成名就的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团队长达十年的辛勤付出。为了保证“小哥”在月球轨道上成功取件,研制团队为它制定了35项故障预案。

12月6日,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交会对接,按计划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分秒不差,此后顺利完成样品转移交接。35项故障预案,结果一项都没有用上,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从2009年至2020年,八院805所整整开展了十年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自动样品转移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他们累计开展了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突破了轻小型弱撞击式对接技术、复杂接口自动样品转移技术、对接与转移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轻量化设计、集成性高、对接精度高的轻小型对接技术,及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实现大行程物品自动转移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探月三期任务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填补了我国在轻小型对接机构工程化研究领域的空白。

(摘编自新华网《“嫦娥五号”背后:三十五项故障预案一项没用到》)

材料三:

过去五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4位……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科技创新量质齐升,确立了全球创新领先者的地位。

这一历史性成就,首先得益于中国领导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10月底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更是提出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中国定下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同时,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累累硕果,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的护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2月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40万件,继续排名全球第一。此外,中国正在着力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无疑为相关创新实体吃了“定心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中国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当然,中国重视和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意味着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而是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平所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

12月,“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品后,中方明确表示,将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包括有关探测数据来进行科学分析,以深化全人类对太空的认知。

(摘编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科技创新赋能中国造福世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五号”返回器完成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对于我国航天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B . 35项故障预案,661次对接和518次样品转移试验,“嫦娥五号”轨道器的成功“取件”,离不开研制团队的辛勤付出。 C . 中国全球创新领先者地位的确立,除了经费支出和投入强度的增长,还体现为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的提升。 D . 中国将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这表明中国希望在开放的环境下与全球共享创新成果。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完成,为我国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宝贵经验。 B . 八院805所在“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对接技术和转移技术方面的突破,使得轨道器与上升器在环月轨道上的交会对接分秒不差。 C . 国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创新的推动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健全和施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此予以肯定。 D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任何国家都不能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也不能独享创新成果。
  3. (3) 我国的航天之路如何走得更深更远?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作简要分析。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醋 栗

(俄)契诃夫

“我们兄弟两人,”他开口说,“我弟弟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了省税务局的办公室,心里却老惦记着童年生活过的乡下。一年年过去了,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一种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

“我弟弟尼古拉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梦想着将来有一天喝上自家的、香得满院子都闻得见的菜汤,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吃饭,在阳光下睡觉,一连几个小时坐在大门外的长凳上望着田野和树林。他喜欢看报,但只读其中的广告栏,如某地出售若干俄亩的耕地和草场,连同庄园、果园、磨坊和若干活水池塘。于是他就在脑子里描画出果园里的小径、花丛、水果、棕鸟笼、池塘里的鲫鱼,你们知道,尽是这类玩意儿。当然这些想象中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这要根据他所看到的广告内容而定。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

“‘乡间生活自有它的乐趣,’他常常这样说,‘你可以坐在台上喝茶,水塘里有自家的小鸭子在戏水,鸟语花香,而且……而且醋栗成熟了。’”

“他绘制了自己田庄的草图,每一次图上都是同样的东西:一,主人的正房;二,仆人的下房;三,菜园;四,醋栗。他省吃俭用:经常半饥半饱,不多饮茶水,天知道他穿什么破烂,倒像叫花子,可是不断攒钱,存到银行里。他成了吝啬鬼!我看见他心里就难过,常常给他点钱,过节前也给他寄点,可是他连这个也存起来。”

“几年过去,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当时已年过四十,但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我听说他结婚了。出于同样的目的,即买一座有醋栗的田庄,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他对她毫无感情,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照样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在第二个丈夫家里连黑面包皮也不多见。这种生活把地弄得憔悴不堪,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到过,她的死是由他的过错造成的。”

“妻子死后,”伊凡·伊凡内奇想了半分钟接着说,“我弟弟开始物色田庄。通过代售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得占地一百一十二俄亩的旧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没有活水池塘和小鸭子。倒有一条河,但河水呈咖啡色,因为田庄一侧是砖瓦厂,另一侧是烧骨场。可是我的尼古拉·伊凡内奇毫不气馁,他立即订购了二十丛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

“去年我去看望他。我是下午到达的。天气很热。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肥得像一头猪。它想叫几声,可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胖得也像一头猪。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找弟弟,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频、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眼看就要发出像猪那样的哼嘘声,钻进被窝里去了。”

“‘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的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他吃得很多,在澡堂里洗澡,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都打过官司,遇到农民不叫他‘老爷’时他就大为恼火。他做好事,用苏打和蓖麻油给农民包治百病,每到他的命名日必定在村子里做感恩祈祷,之后摆出半桶白酒,他认为他应当这样做。尼古拉·伊凡内奇当初在税务局里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平民百姓来说还为时尚早。’‘体罚一般来说是有害的,但在某种场合下又是有益的、不可替代的。’”

“我了解老百姓,善于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也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

“这一切,他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庄稼汉,父亲当过兵。我们的姓本来有点古怪,现在依他看来却响亮,显贵,十分悦耳动听。”

“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醋栗,放在桌子上。这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家种的,自从栽下这种灌木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摘果子。尼古拉·伊凡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真好吃!”他说。

“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 你也尝一尝!果子又硬又酸。’”

一八九八年八月(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尼古拉购到的田庄不尽如他的设想,但他“毫不气馁”,马上动手改变,“毫不气馁”一词表明哥哥被尼古拉执着于梦想的精神打动。 B .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故事情节,先后叙写了尼古拉梦想购买田庄、攒钱买田庄、生活在田庄的故事,这样安排使小说情节完整,脉络清晰。 C . 小说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都是以身边人的视角讲述主人公的故事,这样既可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又可灵活地推进情节,转换场面。 D . 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醋栗”象征着尼古拉一直渴求的田庄生活,而结尾说醋栗“又硬又酸”则暗示尼古拉得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2. (2) 尼古拉在获得田庄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
  3. (3) 契诃夫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流的幽默作家”,这篇小说就有强烈的幽默讽刺风格,请举例说明作品在手法运用上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用抃及吕公者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B . 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C . 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D . 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手版,是大臣上朝时用以记事备忘的手持之物,《项脊轩志》中的“笏”即手版。 B . 提点,文中指官名,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等事;现代指提醒、指点。 C . 二程,即程颢和程颐,两人是宋明理学的鼻祖,后来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D . 开发,文中指对人进行开导、启发,现代指对某一资源进行发掘开拓并加以利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敦颐明察秋毫,深得百姓认可。任分宁主簿的时候,久未决断的案件经他审查,是非立判,人们对他交口称赞,认为周敦颐虽然年轻却老练果决。 B . 周敦颐执法公正,敢于据理力争。面对执法严苛的王逵,他毫不畏惧,坚决反对将未犯死罪者处以极刑,并且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终使其醒悟改判。 C . 周敦颐勤于政事,做事不惮劳苦。在任广东转运判官期间,对自己管辖的地区,即使是瘴气弥漫之所、险峻遥远之地,周敦颐也能够亲自巡视探察。 D . 周敦颐博学力行,学说影响深远。所著《太极图》探索天理根源和万物始终,《通书》则阐发太极内涵,义理博大精深,学说上承孔孟,下启学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②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

7.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欧阳修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 B . “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 C . 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 D . 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
  2. (2)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8.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劝学》中,荀子指出“”,皆因心思浮躁,以此告诫世人学习务必专心。
  2. (2)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两句写出了自己面对群童“抱茅入竹”时的无可奈何。
  3. (3)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自己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9.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着              的历史文献。要想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离不开考古。那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不只是见证历史的珍品,更是滋养中国文化的甘泉。在中国文化的研究中,重大的考古发现          , 许多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民族自史前时期起,就是一个勤劳智慧、           、勇于探索的伟大民族。今天,我们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考古方面的专业人才。对考古学者而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探索发现、求得真知的驱动力。他们钻深山、探遗迹,一把手铲、一支毛刷,          不改初心。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中国考古因立足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历史的探索而高赡远瞩,因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而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考古事业的春天里砥砺奋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汗牛充栋    层见叠出    生生不息    筚路蓝缕 B . 汗牛充栋    层出不穷    生生不息    风餐露宿 C . 浩如烟海    层出不穷    自强不息    风餐露宿 D . 浩如烟海    层见叠出    自强不息    筚路蓝缕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B . 他们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C . 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揭露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D . 他们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在田野探寻历史的谜底,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索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
  3. (3)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实在令人难忘。 B . 年轻干部要争做拓荒牛,深入基层,提高实践能力,为群众解决问题。 C .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直是人民最朴素的愿望。 D . 那两个乘客中,靠窗的“汉服”目光柔和,旁边的“西装”满面笑容。
10. 语言表达
李明是一位年青的上班族,储蓄不多,正在考虑是否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用于市区上下班和周末郊游,请你以导购的身份结合下面图表的信息提出建议及理由。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