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新大陆双语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山西省晋中市新大陆双语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情

(美)霍桑

一座小屋二楼的客厅里,陈设朴素。两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共坐炉旁,各自怀有相同的哀伤。

她俩不久前才成为两兄弟的新娘,哥哥是老水手,弟弟初次出海。可是接连两天噩耗不断,一个丧生于加拿大海战,另一个葬身于大西洋的暴风雨。丧亲之痛引起普遍同情,来新寡的妯娌俩家中吊唁的客人络绎不绝。两位未亡人虽对朋友们的好意深为感激,却还是巴不得他们走开。两人都觉得,不论多大的伤痛,都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慰藉。于是她们默默流泪,沉浸于悲痛之中。但一个小时后,其中个性温和安详,却并不脆弱的那位,开始顺从天命,率先恢复被打乱的生活秩序,动手在炉前摆好餐桌,端来简单的饭菜,握住弟妹的手。

“亲爱的妹妹,今天你一口东西还没吃呢。”她说,“站起来吧,求你了。”

她这位弟媳性格热烈急躁,凶信传来,她又是尖叫又是号哭,悲痛欲绝。此刻,一听玛丽的话就往后缩,如同受伤者害怕别人触痛伤口一样。

“我再也没福分了,也不想再祈求!”玛格丽特又一阵热泪涔涔。

时间飞逝,平日安歇的时辰到了。两兄弟成亲时,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只能住在一起,共用客厅,只对与客厅相连的两间卧室各自享有特权。两位未亡人,用柴灰盖住炉中余火,将一盏点者的灯放上炉台,各自回房。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两妯娌并未同时入梦。玛丽默默忍受伤痛,很快就坠入梦乡。然而夜越深,玛格丽特越辗转不宁,卧听雨声点点滴滴。她时时从枕上探头,张望玛丽的卧室与中间的客厅。两把椅子,空空荡荡,在炉旁的老地方相对而望。两兄弟曾坐在上头,青春勃发,笑逐颜开。玛格丽特满腹辛酸,呻吟叹息,忽听街门被人敲响。

敲门声缓慢而有节奏。玛格丽特看看嫂嫂卧室,见她仍沉睡不动,就爬起来,稍稍整整自己,恐惧和急切使她瑟瑟发抖。

“老天保佑!”她叹口气。

抓起炉台上的灯,她赶紧走到俯临街门的窗前,这是扇安着铰链的格子窗。她推开窗户,把头稍稍探到外面潮湿的空气中。但见门前有盏灯笼,红彤彤地照着,灯光融入附近一滩滩水洼之中,其余一切都被沉沉黑夜所笼罩。窗户在铰链上吱嘎一响,突出的屋檐下就走出一个人来,抬头往上看,想弄清他敲门叫醒的是哪一位。玛格丽特认出是城里一位为人和善的客栈老板。

“古德曼·帕克,你有啥事?”寡妇喊道。

“是玛格丽特太太吧?”老板回答,“我还担心是您嫂嫂玛丽呐。”

“看在老天份上,你到底有啥消息?”玛格丽特尖声叫道。

“半点钟以前,有个专差从城里过,”古德曼·帕克道,“他在我店里歇了一会,我跟他打听前线的消息,他说你知道的那场小仗我们打赢了,十三个本来传说被打死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你丈夫也在内。估摸着你不会怪罪我打扰你休息,就过来告诉你一声。晚安。”

说完,好心人动身走了,灯笼一路闪着微光,照亮两旁景物,若隐若现。然而玛格丽并未逗留在窗前观看这如画的场面,欢乐闪电般穿过心房,把她心儿照亮。她气喘吁吁飞一般奔向嫂嫂床边,可才到卧房门口又打住了。

“可怜的玛丽!”她自忖着,“我要把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到明天再说。"

她走到床边,瞧瞧玛丽是否安睡。只见她脸半朝里侧,曾躲在那儿暗自流泪。不过眼下脸有种平静的满足,仿佛她的心就是深深的湖水,逝去的已沉入湖底,湖面变得风平浪静。玛格丽特退了回去。

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没有惊动嫂嫂迷迷糊糊听到两三阵急促热烈的敲门声。担心弟妹也被惊动,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端起炉台上的灯,急忙走到窗口。碰巧窗户没扣上搭扣,一碰就开了。

“是谁呀?”玛丽颤抖着向外张望。

狂风暴雨已经过去,月亮高悬,照亮头顶破碎的云团,照亮脚下黝黑潮湿的房屋。地上那一滩滩的雨水,微风吹来,便发出扭曲的银光。一位水手打扮的青年,正独自站在窗下。玛丽认出是那个靠短途航行挣饭吃的人,也没忘记自己出嫁之前,此人曾是她失败的追求者之一。

“斯蒂芬,你来这儿想干啥?”她问。

“打起精神来,玛丽,我只想安慰安慰你。”遭过拒绝的追求者答道,“十分钟前我才到家,我娘告诉我的头一件事就是你丈夫的坏消息,来不及跟老人家多说一句,我就抓起帽子,一路跑了来。玛丽,不跟你说上句话,我就睡不着觉。”

“斯蒂芬,我本来对你的看法还好得多!”寡妇大声道。泪水夺眶而出,打算关上窗户。

“听我把话说完嘛。”年轻的水手喊道。“昨天下午我们跟一艘从老英格兰来的帆船打过呼,你猜我看见谁站在甲板上呀?他平平安安,就是比五个月前瘦了一点儿。”

玛丽探出身去,无言以对。

“就是你丈夫嘛。”宽宏大量的水手接着说,“祝福号翻船的时候,他抓住了桅杆,保住了性命。只要风顺,帆船天亮就能进港,明天你就能见到他啦。好啦,晚安。”

他匆匆走了。玛丽看着他的背影,不知自己是梦是醒。水手时而隐入房屋的暗影,时而出现在道道明亮的月光下面,忽强忽弱。然而,一股确信不疑的幸福洪流渐渐涌上她的心。她头一个冲动就是叫醒弟妹,与她分享这新生的欢乐。打开她卧室的门,这门是夜来关上的,没上闩。走到床边,正要把手放到熟睡者的肩头,却冷不丁想到,玛格丽特醒来时想到的会是死亡与悲恸。玛丽用灯照照丧亲者毫无知觉的身体,弟妹睡得并不安宁,周围帐幔乱成一团。年轻的脸蛋红扑扑,樱唇半开半闭,露出生动的笑容。

“可怜的弟妹!你的梦可别醒得太早。”玛丽心想。

离开之前,她放下灯,尽量理好床单,不让寒气侵袭兴奋的熟睡者。可手刚一挨玛格丽特的脸就发抖,一颗泪珠也坠落到她的脸上,于是她猛然苏醒。

(选自《霍桑短篇作品选》,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写了听到敲门声后妯娌俩的不同动作,玛格丽特“稍稍整整自己”,而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 B . 小说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不仅主要人物的命运发生突转,对次要人物的描绘也非平铺直叙,比如巧用误会表现斯蒂芬来访的目的,读来引人入胜。 C .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叙述者洞悉一切,呈现了玛格丽特和玛丽在夜晚各自的经历,使读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到事情的过程与真相。 D . 小说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主题,“沉沉黑夜”“月亮高悬”“扭曲的银光”表明了命运的变幻莫测和亲情的复杂矛盾,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悲悯。
  2. (2) 得知丈夫生还的消息后,妯娌俩产生了相似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
  3. (3) 小说多次写到人物的“醒”,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其丰富的意蕴。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冬奥会让世界人民大饱眼福。短道速滑紧张刺激,运动员在弯道超越时的身姿可谓风驰电掣:花样滑冰高贵优雅,运动员在冰面起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光滑的冰面。然而,冰为什么那么滑?这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却困扰了科学家多年。

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让物体变滑,油、蜡、水等润滑剂是最佳利器。它可以降低物体间的摩擦。而冰面之所以能够那么滑,正是因为有水作为天然润滑剂。当我们进行冰上活动时,实际上是站在冰最上面一层具有流动性的水膜上。

可是,这层水膜是从哪里来的?19世纪50年代,科学家詹姆斯·汤普森提出,如果给冰施加压力,冰的熔点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冰在压力下会融化”。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乔利将这个规律与滑冰联系起来,认为当人站在冰面上时,身体对冰面产生的压强会使冰的熔点低于0℃,让冰的表面融化,形成一层具有润滑作用的水膜,使冰面变滑。如果穿上有薄薄冰刀的滑冰鞋,那么施加在冰上的压强会更大,冰的熔点就会下降得更多,从而使得穿着冰鞋的运动员可以在冰面上肆意滑行。

然而,这个假说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据计算,穿着冰鞋的成年人会给冰表面施加超过标准大气压400多倍的压强,能使冰的熔点降到-3.5℃,可是,在冬奥会比赛中,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的冰面温度甚至低于-5℃,单纯依靠压强并不会使冰面融化。更不用说东北地区户外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几十摄氏度。依据这个假说,东北的冰面应该难以融化形成水膜,也就很难在上面滑行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1939年,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弗兰免·鲍登和休斯提出,冰表面的水膜是因为摩擦生热导致冰融化的结果。他们认为,滑冰时冰刀与冰面的快速摩擦产生的热量可能是冰面融化形成水膜的主要原因。

可惜,后来人们证明,摩擦产生的水膜厚度明显小于冰面本身较为粗糙部分的厚度。这说明摩擦产生的水膜甚至不能填满冰层表面的“小水坑”,也就无法产生有效润滑作用。同时,摩擦生热产生水膜的说法也无法解释很多人在冰面上没有剧烈运动产生摩擦仍然因为冰面很滑而摔例的现象。

随后,新的假说出现了;冰的表面会不会本身就存在一层水膜?1987年,科学家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发现,冰面上应该存在一层非常薄的水分子层,厚度约在100纳米量级。这一发现证实了冰的表面确实存在着一层准液体。当水结冰时,每一个水分子都会通过氢键抓住其周围的水分子,形成晶体结构。但是表层的水分子周围缺少其他水分子,因此没有办法形成如冰块内部那般规则的结构,只能杂乱无序地“游荡”在冰表面。一些研究团队甚至模拟出了水分子是如何在冰表面“游荡”的。

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显示,科学家通过设计一种可以“听”的测力仪,能够测量这层准液体的力学特性,并从微观角度探讨冰为什么滑,这套测力仪由类似音叉的装置和毫米大小的玻璃珠构成。在实验中,玻璃珠会像一个小冰刀一样,以几十微米的距离尺度在同一区域的冰面上滑行。用来振动的音叉上附有一个加速器,可以测量玻璃珠的振荡振幅,从而计算出玻璃珠和冰之间的摩擦系数。

最终,科学家发现这层准液体并非简单的水,而是水和微小碎冰的混合物。它像油一样黏稠,具有黏弹性。科学家认为,这正是冰为什么滑的秘密源头。

当然,冰上竞技运动中,冰刀的存在也让运动员如虎添翼。我国科学家发现,水膜中的微小碎冰充当了轴承滚珠的角色。当运动员脚踏冰刀飞速滑过时,冰刀产生的压强作用使得这些微小碎冰像珠子一样被捏爆,释放出来的液态水增加了原本的水膜厚度,使冰变得更加滑。

(摘编自孙瑜(冰为什么那么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冰面之所以很滑,我们通常认为是在冰的表面有一层流动性的水膜,作为润滑剂,它可以减少物体间的摩擦。 B . 爱尔兰的科学家认为,冰面上的水膜是因为人站在冰面上产生的压强会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的表面融化所致。 C . 摩擦生热导致冰面融化的说法,虽然理论上说得通,但最终也无法解释在冰面上没有摩擦人仍会摔的现象。 D . 科学家通过测力仪实验,是为了通过计算玻璃珠和冰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解释运动员滑冰速度飞快的原因。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驰电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些词语生动地展现了运动员在冰面上轻盈矫捷的身姿,也引发了人们对冰面质量的探究。 B . 为了表明“冰在压力下会融化”而产生水膜这一假说不成立,作者以冬奥比赛和东北的冰面为例,说明压力也不一定能使冰面融化。 C . “可事实并非如此”这句话,是对詹姆斯·汤普森所持观点的否定,随后又引入英国科学家的观点,说明冰面水膜的形成另有原因。 D . 针对冰面上水膜的成因,科学家们分别提出了几种假说,又都因为种种缺陷而被推翻,但对冰为什么这么滑的研究越来越接近真相。
  3. (3) 几种假说比较而言,最后一种的可信度最高。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原因。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初元年,汉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之。宛王与群臣谋:“汉去我远,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天子大怒,乃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往伐宛。三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昭帝元凤四年,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于是大将军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帛,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立死。介子遂斩王首,驰传诣阙,县首北下。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且以大汉之强,而为盗贼之谋于蛮夷 , 不亦可羞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B .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C .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D . 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时/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介子至/责其王/谢服/还奏事/迁平乐监/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域,汉代对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的总称,文中“大夏”“乌孙”等皆属西域。 B . 质子,古代为了表示臣服或守信而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大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C . 阙,古代皇宫门前两边的高大望楼,泛指帝王住所;文中“阙下”同“陛下”,代指皇帝。 D . 蛮夷,又称“四夷”,即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统称,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宛君臣认为汉相距遥远,又有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难以出动大军攻打自己,所以拒绝了汉的要求,这成为汉伐宛的导火索。 B . 大宛的行为激怒了汉天子,汉天子想要出兵讨伐大宛时,却遭到群臣反对,但他不为所动,并且处罚了持反对意见的邓光等人。 C . 傅介子认为楼兰反复无常,应该受到惩罚,于是主动请求前去刺杀楼兰王,并以此向各国显示大汉的国威,他的请求得到批准。 D . 傅介子利用楼兰王的贪财心理,以退为进,诱使他前来相见,伏下武士刺杀了他,随后将其人头飞马送回大汉朝廷,悬挂示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

    ②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明致其罚。

  5. (5) 司马光认为刺杀楼兰王有哪些危害?请概括作答。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入侵汉朝围困汉高祖刘邦于此。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在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 .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 . 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 . 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高楼思妇”对举,“望边邑”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2. (2) 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宁愿立即死去也也不愿苟合阿谀的两句是“。”
  2. (2)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通过摹写行人手摸星辰、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来表现蜀道的山势险峻。
  3. (3) 《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6.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会这一笔,世界会铭记这一刻。今夜,在中国国家体育场,五星红旗、残奥会会旗升起,凝聚团结、友谊、进步的主火炬点燃。这是的冬残奥之约。来自五洲四海的残疾人运动员怀着光荣和梦想,用努力拼搏、奋勇争先诠释“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这是象征人类文明进步的盛大节日。“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与“平等,参与、共享”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相融相汇,激励人们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与欢乐,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习.平总书记郑重宣示:“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写下的一页。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把北京冬残奥会一样办好,奏响“一起向未来”的华彩篇章。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中国将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推动国际残疾人事业共同发展。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镌刻       举世闻名       挥毫泼墨       一反既往 B . 镌刻       举世瞩目       浓墨重彩       一如既往 C . 雕刻       举世瞩目       浓墨重彩       一如既往 D . 雕刻       举世闻名       挥毫泼墨       一反既往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言必信、行必果,向世界奉献了一届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B . 我们向世界奉献了一届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们言必信、行必果 C . 我们言必信、行必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向世界奉献了一届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 D . 我们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我们言必信、行必果,奉献了一届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把北京冬残奥会一样办好,奏响“一起向未来”的华彩乐章。 B .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把北京冬残奥会一样办好,写下“一起向未来”的华彩篇章。 C .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北京冬残奥会一样办好,奏响“一起向未来”的华彩乐章。 D .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北京冬残奥会一样办好,奏响“一起向未来”的华彩篇章。
7. 语言表达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是很有意味的两个词。没有格拉丹东冰峰孕育的第一滴水,就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浩荡千里;没有体积数倍于树冠的发达根系所提供的水分营养,就没有大树的高可参天、浓荫蔽日……

读了材料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展开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角度自选,题目自定,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