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 《灯笼》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 《灯笼》同步练习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旋(wò)      争(sòng)       司马(yì) B . (yù)      幽(qiǎ0)       霍姚(biāo) C . (mù)      然(qiāng)      熙然(xī) D . (kān)     犬(fèi)        马前(zú)
2. 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岁梢寒夜    黑夜溺炕    萧萧班马 B . 荒郊夜宿    盛伏舍茶    腊八施粥 C . 四面虚惊    垂珠联龙    张灯结彩 D . 金吾不禁    风至锵然    翠羽流苏
3. 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②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4.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 . 这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效果。 C . 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D . 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足球事业。
5. 语言表达
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 语言表达
阅读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节串门有讲究

肖复兴

    大年初一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中国人的老规矩。①不过,拜年之前的序曲很重要,这就像是我们的传统京戏,一阵热烈的开场锣鼓之后,主角儿才会踩着点儿出来亮相。首先,要把压岁的饺子吃完,大年初一的饺子一般是要吃素馅的;还要在大门上贴上对联、门神,换上桃符,再在窗户上贴上窗花。门神和桃符是可以请来的,但对联一般是要自己写,窗花是要自己剪的。过去民间还有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做蝴蝶戴在孩子的头上的传统,图的都是吉利。然后,再放一通鞭炮,落的红红的纸屑满地,这才能够踩着如红花的它们出门,去给亲朋好友拜年。②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拜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

    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是不能空手去的,必须要备有礼物。过去老北京,别的可以少,但点心匣子和糙、细杂拌儿,是分外讲究,必不可少的。点心匣子,有钱的人家,送蒲包装的,上面铺一层油纸和红纸,透着喜庆,里面装的是大小八件,分两包提着;没钱的人家,送纸盒装的,枕头盒,里面哪怕装的只是槽子糕呢,外面那一层红纸是必要点缀上的,就像过年蒸的馒头上点的那个红点儿。糙杂拌儿指的是花生、瓜子、核桃之类的坚果,外加上金糕条和金丝蜜枣;细杂拌儿指的是北京蜜饯,讲究的要送蜜饯温椁、蜜饯樱桃和炒红果,用绿釉陶罐装。如今,炒红果还能够见着,前两样,久未谋面了。

    如果说出门拜年或迎客拜年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如同戏台上烘托的气氛,那么,提上这些有讲头的礼品,则是唱戏必备的道具。如此齐备了,拜年这出大戏方才可以正式开始。

    不过,有一条:旧俗大年初一拜年,仅限于男人,女人要等到正月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的。如果前去给别人家拜年,见到开门迎客的是女人,也会不吉利的。传统社会里的男尊女卑,总是体现在各种礼节之中,拜年自然也一马当先。

    旧俗中还有一条,到人家拜年,首先要冲着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其他人,才是相互作揖拜年。倒不仅仅是礼多人不怪,而是在漫长的农业时代里我们的拜年这一仪式,最早可能出于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渐渐地形成了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祈求和寄托。在一年之首、万象更新之时,自然要先祭神祭祖。

    因此,以为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它的内涵在于我们对传统民俗与文化拥有最后一点的把握。所以,过去老北京人,大年初一那一天,在大街上走,即使遇见的人素不相识,无论富贵贫贱,也要笑嘻嘻地拱手道一声拜年的吉利话。清朝时有诗云:未语遇人先半笑,新年惟道百般宜。说的就是这样的情景。那是过年的吉祥话,也是维系着我们民族根系的愿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从文中,你了解到春节串门有哪些讲究7
  2. (2) 画线句②中“这一切”指代的是什么?
  3. (3)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①。
  4. (4) 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以为拜年只是大年初一见面道一声过年好,显然是把我们的拜年仪式简化了”?
  5. (5) 拜年是春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请介绍一下你家乡春节里的其他习俗。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选)

崔铁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日:“而翁长铨 , 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固吝者乎?”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竞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日:“是非贿得之,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 , 得二从子。公劳之日:“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日:“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日:“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铨:量才授官。②白:告诉。③内:通“纳”,放进。④求太监后:寻找太监的晚辈。⑤贾:买。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而语女日   

    ②内所著袄中   

    ③予而贾   

    ④出珠之   

  2. (2) 下列句子中“固”字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婿固不遣 B . 固吝者何? C . 公固辞 D . 公固知某不贪也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②公屡促之,必如约。

  4. (4) 从文中找出一则实例进行概括,并据此写出王忠肃公的优秀品质。
9.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 . 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C .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D .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1. (1) 第一段叙写了小孩子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 (2) 结合文章,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②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3. (3)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对于作者在本文中表现出的家国情怀,你是如何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