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艺术普及图书馆在知识性以外,增强故事性不是没有底线的。至少,八卦轶事不能        。尤其艺术是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与审美修养的,更加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美学性。艺术普及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       是难免的。时间长了,市场本身会做出        , 观众也会慢慢成长。

A . 喧宾夺主   参差不齐   调整 B . 喧宾夺主   良莠不齐   调整 C . 反客为主   参差不齐   调配 D . 反客为主   良莠不齐   调配
2. 单选题
下列对联与所挂环境,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香气袭人三杯再进仍然少,味儿可口两碗仍添不算多。

②取浑浑清泉穷本得圣人旨,瞻漪漪绿竹比肩起君子心。

③质本坚贞频经攻错写历史,体昭温润好与研磨画春秋。

④倾国钱财金缕衣丝丝入扣,连城价值龙泉剑熠熠生辉。

A . ①砚店    ②饭店    ③书院    ④文物店 B . ①砚店    ②书院    ③饭店    ④文物店 C . ①饭店    ②书院    ③砚店    ④文物店 D . ①饭店    ②文物店  ③砚店    ④书院
3. 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江南的田野上,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                          。面对整个世界的金黄,我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①转眼间那金黄又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了金色的骇浪。

②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

③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

④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⑤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

A . ②①③⑤④ B . ②③①⑤④ C . ⑤④②③① D . ⑤④②①③
4. 单选题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书法的阳刚雄强,好比黄钟大吕、金鼓雷鸣,是一种壮美;阴柔妍媚,好比江南小调、丝竹管弦,是一种优美。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A . 书法之美本没有优劣之分。 B . 书法中的阴柔之美不可取。 C . 阳刚之美才是书法的大美。 D . 阳刚之美在书法中不可或缺。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江宁典史高君墓志铭

袁枚

    高氏世居铁岭,为镶黄旗著姓。一门印绶棨戟,布列中外。其官于南者,文良公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其位,提督松江。君为两公犹子。初任吴塔司巡检,调江宁典史,五年而卒。卒时年四十三。于诸高氏子弟中,官最卑,禄最微,寿最夭。然邦之人闻君死,自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丈夫女子,靡不发胸击心,殷殷田田,若有所穷故,何也?君性沉厚,虽不说学,不践迹,而含舒宪章,德正应和。与人交,坦中而肃,无贤不肖皆好之。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故事:游徼簿尉,流外职也。俯项供翼,趋走于下风。居是职者,知无所表著,辄不自重,以利,无所不可为。君独嶷嶷自立,遇事必问于义当否。虽享钱万,不妄喝一笞。大府记下,可者诺,不可者争。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之。以故死之日,哀声嗷嗷,赠赙襚引费者接于衢。

    嗟乎!人,器也;官,水也。以君而为尉,犹以五石之匏盛杯水也,见之者皆知其不也。虽然,君不肯以不称之故,而自贬以称之。故一切庸力行务,精心帖妥,而恢恢之量乃愈不可以测穷。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世之荣贵炫赫,十百倍于君者,其相悬亦可睹矣。然则虽以君之官、之禄、之年,而见君家之诸勋臣、诸侯伯子男于地下,诚足以抗颜而无惭焉。呜呼,其可铭也已。

    君为奉直大夫、銮仪卫治仪其傃公之子,名慧,字睿功,行十一。娶某氏,子四人,某,俱幼。以某年月日葬于某。铭曰:

    有干有体,压百僚底。人以为必起,而竟已矣。呜呼!此之谓有命无理。振古如此,莫谅天只!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1. (1) 对下列句中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布列中外               中外:朝廷内外 B . 辄不自重,以利       怵:诱惑 C . 委蛇骫骳于其身以之   济:救助 D . 见之者皆知其不也     称:赞扬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良公高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高其位提督松江,都在南方做官,高君是他俩的侄子。 B . 高君可以的就答应,不可以的就去力争;力争不得,必定会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 C . 高君虽官位不高、俸禄不丰,但一切尽力行事,精心安排,处理事情合适妥当。 D . 高君去世时,一片嗷嗷的哀号声,为丧事送来钱财衣物拿来费用的人络绎不绝。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

    ②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

  4. (4) 请简要概括高君“足以抗颜而无惭”的原因。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李正字归

韩愈

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1. (1) 结合全诗概括作者为李正字担忧的原因。
  2. (2) 有人评价此诗在结构上打破送别诗的常轨旧格,请简要分析。
7.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1. (1) 简要分析上阙“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的作用。
  2. (2) 结合全词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8. 默写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2. (2) ,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3. (3) 山行六七里,,酿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 (4)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5. (5)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蒹葭》)
  6. (6) ,将以反说约也。(《孟子》)
  7. (7)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论语》)
  8. (8)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左传》)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神 鞭

    ①一年,才刚开春,草木还没发芽子,远远已经能够看见点绿色了。南门外直通海光寺的大道两边开洼地,今儿天蓝水亮,风轻日暖,透明的空气里飘着朵朵柳絮。这时候,要是在大道上放慢腿脚蹓跶蹓跶,四下望望,那才舒服得很呢!

    ②“玻璃花”来到道边一家小铁铺,给营盘取一挂锁栅栏门的大链子。他来得早些,铁匠请他稍候一候。他骂一句街,便在大道上闲逛逛,逛累了,在道旁找到一个石头碾子,翘腿坐在上边。他见道上行人不少,忽然想到要显一显自己才弄到手的小洋货,便打怀里摸出一根衣兜烟卷,叼在嘴上,还模仿洋人,下巴一用劲,烟头神气地向上撅起来。跟着他又摸出一盒纯粹洋人用的“海盗牌”黄头洋火,抽出长长一根,等路人走近,故意手一甩,“嚓”地在裤腿上划着,得意洋洋点着烟,嘴唇巴巴地一口口往里嘬。就这当儿,忽然“啪”一下,烟头被打灭。他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啪!”又一下,叼在嘴上的烟卷竟给打断;紧接着,“啪”帽子被打飞了。三声过后,他才明白有人朝他开枪。他原地转一圈,看看,路人全吓跑了,正在惊讶不已的时候,打开洼地跑来一个瘦瘦的少年,递给他一张帖子说:“我师傅要会会您。”他帖子没看就撕了,问道:“你师傅是哪个王八蛋?”瘦小子一笑,说:“随我来!”走了几步,故意回头逗他一句,“您敢来吗?”“去就去,三爷怕嘛!神鞭都叫你三爷吓跑了!”“玻璃花”毫不含糊,气冲冲跟在后边走。他随这瘦小子从大道下到开洼地,走不多远,绕过一小片树林子,只见前面开洼地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阔脸直鼻,身穿宽宽绰绰的蓝布大褂,纯黑的土布裤子,紧紧打着同样颜色和布料的裹腿,头上缠着很大一块蛋青色绸料头布。他见这人好面熟,再瞧,唷,这不是傻二吗!怎么这样精神?脸上的糟疙瘩都没了,一双小眼直冒光。可是“玻璃花”立即也拿出十足的神气唬对方:“傻巴,你是不是想尝尝‘卫生丸’嘛味的?”他一撩前襟,手拍着别在腰间的小洋枪啪啪响,叫道:“说吧,怎么玩法?”他拿傻二最怕的东西吓唬傻二。

    ③谁知这傻二淡淡一笑,把双襟的褂子中间一排扣儿,从上到下挨个解开,两边一分,左右腰间,居然各插着一把六眼左轮小洋枪,他双手拍着左右两边的枪,对瞪圆眼睛的“玻璃花”说:“当下,我也玩这个了,你既然要玩这东西,我陪着,我先说个玩法──咱们一人三枪,你一枪,我一枪,你先打,我后打。你那两下子我知道,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我要是不告诉你,那就算我欺负你了!你看──”傻二指着前边,十丈远的一根树杈上,拿线绳吊着一个铜钱,在阳光下锃亮,像一颗耀眼的金星星。

    ④“你瞧好了!”

    ⑤傻二说着一扭身,双枪就“唰”地拿在手里,飞轮似的转了两圈,一前一后,“啪啪!”两响,头一枪打断那吊铜钱的线绳,不等铜钱落地,第二枪打中铜钱,直把铜钱顶着飞到远处的水坑里,腾地溅出水花来。

    ⑥“玻璃花”看得那只死眼都活了。他没见过这种本事,禁不住叫起来:“好枪法,神枪!神枪!”再一瞧,傻二站在那里,双枪已经插在腰间。这一手,就像他当年甩出神鞭抽人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玻璃花”指着傻二说:“你那神鞭不玩了?”

    ⑦傻二没答话,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抬手把头布一圈圈慢慢绕开取下,露出来的竟是一个大光葫芦瓢,在太阳下,像刚下的鸭蛋又青又亮。“玻璃花”惊得嗓音变了调儿:“你,你把祖宗留给你的‘神鞭’剪了?”

    ⑧傻二开口说: “你算说错了!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割的时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却留着。这便是,不论怎么办也难不死我们;不论嘛新玩意儿,都能玩到家,决不输给别人。怎么样,咱俩玩一玩?”

    ⑨“玻璃花”这才算认了头:“三爷我服您了。咱们的过节儿,打今儿就算了结啦!”

    ⑩傻二一笑,把头布缠上,转身走了。“玻璃花”看着他的身影在大开洼里渐渐消失,不由得摸着自己的后脑壳,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以为碰到神仙。

(节选自冯骥才《神鞭》,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描写了天蓝水亮、风轻日暖的初春景象,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奠定了文章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 B . 小说描写傻二双枪技法时,运用了白描手法,一连串几个动作描写,便勾勒出傻二的不凡的身手和神妙的枪法。 C . 文章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等手法来表现“玻璃花”的性格,他崇洋媚外、欺软怕硬,但他也能勇于接受新事物,知错就改。 D .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作者笔下傻二的“辫子功”神乎其神,这种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构成了小说既荒诞又可信的风格。
  2. (2) 简要概括“傻二”人物形象特征。
  3. (3) 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的审美趣味

胡中柱

    ①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直到唐代中叶,那些为封建文艺立法的巨匠,如杜甫、韩愈、颜真卿等,都持有相似的观点。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非常明确,可也非常狭隘。禅宗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由于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②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③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苏轼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说明文章是丰富感情的体现,而这种思想感情如喷泉涌地,随物赋形,而行文也是如同泉流一般,如地形允许,便一直流下去,所以,苏轼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④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是“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写李花,“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在东坡先生的眼中,纯白的李花虽然没有其他花卉的绚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这不正是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生动写照吗?这种美学观念给后世极大的影响。曹雪芹先生就在《红楼梦》中让他笔下的人物,写出了“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样的绝妙好辞。

    ⑤苏轼先生在评人论文时,也贯彻了这种美学观点。在黄州,他是一个待罪的不自由的官身,可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自称“闲人”;在《方山子传》中,他称颂一个任侠居山,弃冠服、绝仕进的异人。在当时的“太平盛世”中,把这样的人当作理想的人格标本,明显地与其作品一样,是一种退避社会,只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⑥所以,在古往今来的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符合苏轼的美学标准了。他那“心远地自偏”的处世哲学才是苏轼最为加以注目而赞叹的。整个南北朝,陶诗并不被很看重,终唐之世,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直到苏轼,才被抬高到了独一无二的地位。《苏东坡全集》里,和陶诗的作品就有120首之多。他发现了陶诗那种“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诗歌真谛,和用极为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牧歌式的情调,认为是美的极致,艺术的顶峰。之后,陶渊明的地位被确立,陶诗也以苏化面目流传下来。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唐后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仅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更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于是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B . 苏轼注重内心探索,因而他的作品体现为思想如泉涌、行文如行云流水,也体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C . 苏轼的“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美学观点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曹雪芹中笔下有些人物的塑造就是这种表现。 D . 苏轼最为加以注目和赞叹的是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处事哲学,他认为陶诗的真谛及牧歌式情调,是美的极致。
  2. (2)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