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上海市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京剧脸谱说略

①一看到涂红画绿的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或者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象到舞台上勾画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形象。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多种因素。从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形象来看,除了处于戏曲核心地位的表演,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就是人们眼中最为直接而重要的了,在传统戏曲中,人物造型更是成为“焦点”。人物造型包括头、面部化妆和服装两大部分。脸谱是属于面部化妆范畴的,在戏曲人物造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③什么是脸谱呢?前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④京剧中,脸谱是净行与丑行及个别生行勾画的。有些评论家把脸谱艺术斥为脸谱化,我认为这是对脸谱艺术的一种曲解,或说是还没有读懂脸谱艺术。

⑤以净行为代表的脸谱是历代戏曲艺术家不断创造、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艺术。

⑥舞台上勾脸的人物非常广泛,有忠臣、武将、绿林豪杰、帝王霸主、番王、太监,奸雄恶霸、憎道、神仙、妖怪等等。生活中人各一面,舞台上自然是人各一谱而不雷同。当然,勾脸的人物都是一些面方耳阔、性情刚直之輩,当然也有工于心计、奸诈凶残之徒。人物众多,性格复杂。硬要把这些色彩纷呈的脸谱艺术说成脸谱化,实为大谬也。

⑦脸谱首先进入观众视线的是颜色,其次才是谱式。脸谱的色彩大致分为红、白、黑、粉、黄、绿、紫、蓝、金、银、灰、淡黄及“老脸”诸色,此外还有油色掺于各色之中。脸谱对色彩的选择与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红示忠勇,黑示猛智,蓝、绿示草莽,金银代表神妖,而黄则示凶狠,白则示奸诈。

⑧京剧脸谱创作是有一定原则的。下面仅举两个谱例加以说明:

⑨包拯:其谱式属于整脸,以黑色为地子,勾白眉子,膛子上勾一个白月牙(月牙有左右之分)。白眉子是赞美他心明眼亮、刚正无私,白月牙表示他能管阴间的事。至于满脸以黑色为地子是小说中描述他面貌丑而黑之故。

⑩曹操:其谱式是大粉白脸,化妆时先抹白后勾黑。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成好雄,所以在京剧舞台上就涂白脸。这个脸谱的眉子是很有讲究的。侯喜瑞的勾法是“细眉长目,齐眉挑炭”。而赫寿臣在《捉放曹》一剧中,“杀家”前勾的是剑眉,表示曹操是反董卓的英雄。京剧中曹操的剧目较多,其脸谱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老年的曹操要勾灰眉子、灰眼窝。

⑪正由于脸谱艺术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收藏家、研究家不乏其人,其中著名者有齐如山、翁偶虹、刘曾复三位先生。齐如山以“归类溯源”为研究宗旨;翁偶虹以“钩奇探古”为终身目标;刘曾复则运用现代科学之方法提出了充满新意的“系统分析”之理论。刘先生认为脸谱的变化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进入计算机的。他认为在同一出戏中不同角色所勾的谱式以及服装色彩的搭配,具有舞台艺术完整性。

⑫我们是否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京剧的脸谱艺术具有色彩及图案的双重组合性,具有象征和写实两重性;它的最大特点是突出角色的人物性格,强化舞台形象。它是我们民族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1. (1) 京剧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除了上文提到的“生”、“净”、“丑”之外,还有
  2. (2) 第②段中“焦点”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3. (3) 第⑥段,作者认为硬要把“色彩纷呈的脸谱艺术说成脸谱化,实为大谬也”,其理由是
  4. (4) 根据文意,“京剧脸谱”的创作原则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 (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生活中人各一面,但舞台上脸谱必须一致。 B . 勾脸的人物也有工于心计、奸诈凶残之徒。 C . 不少收藏家对各自收藏的脸谱艺术都有研究。 D . 京剧的脸谱艺术具有象征和写实两种特性。
  6. (6) 在阅读上文之后,你认为京剧脸谱对观众而言有怎样的审美价值?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赵鑫珊

①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②结论是: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自娘胎里,婴儿的心脏是被母亲的心跳起搏、激活的。在心跳和谐共振的基础上,母子之间已奠定了生理、心理(情感)交流的雏形。人成年后,从母亲怀抱走近充满矛盾、冲突和处处是陷阱的外部世界,便经常在潜意识里回忆当年母亲的心跳。那心律,永远意味着平安、清洁和舒适。因为在娘胎里,我们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更没有忧患。这便是人依恋母亲的生理基础。非常本能,根深蒂固。

③其实,现代人渴望旅游的冲动,在本质上也是去寻找大自然母亲的心跳的冲动。旅游的冲动,也是潜意识渴望返回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来自那里。不管你今天是总统、董事长,还是小学教师或外地民工,从根本上都来自那里,无一例外。

④一阵清凉的风,掠过河边的山谷,吹动一大片枫树林中的叶,发出沙沙声,那正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雁荡、华山多好溪,流水潺潺,那也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山光水色,猿声鸟啼,依稀在耳,同样是她的心在跳,那么亲切、祥和、安康!

⑤你也许会说:“不必特意跑到雁荡山、黄山去听猿声鸟啼吧!我们家鸟笼子里就有只黄莺,每天早晨它都叫,叫得好听极了!”

⑥“不,笼子里的鸟叫是被人扭曲的大自然母亲的心声。它不叫还好,一叫,我就想哭。把大自然关在笼子里是现代人的一大愚蠢,也是当代世界危机的总根源之一。”我回答。

⑦有好几次我住在宾馆里。初冬,不算冷,但暖气已烧到25℃。一切都是封闭式的我觉得被陌生和敌意重重包围着:里面的空气、地毯、化学制品的墙纸……我想呕吐。我终于逃了出来。一回到外面空气中,原先的压抑和胸闷感便烟消云散。尽管上海的空气已经被严重污染,居然还有这般疗效、功效,要是回到雁荡山、黄山……其疗效可想而知。

⑧其实,我们时时处处都被许多陌生的现代人工制品包围着,其中有许多东西对人还是抱有敌意的:柏油马路、塑料制品、洗涤剂、农药、化肥、噪音、汽车废气、席梦思……现代这种生存环境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而人在地球上进化的历史却长达几百万年。从真正能制造工具的人进化到今天,也有一百万年的漫长时间。几十年比一百万年,怎不觉得生活方式的变化突然、陌生?再者,科技迅猛发展,人性跟不上,骨子里适应不了变异的生存环境,因为那不是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⑨不错,人性也是进化的。但进化速度极缓慢,一千年前后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然我们就读不懂唐诗。迅猛发展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几乎在日夜拖着人性拼命向前奔跑。人性觉得很累,颇有心力交瘁之感。于是出外旅游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⑩有一回,朋友请我去新锦江顶层旋转餐厅吃夜宵。桌上点燃着蜡烛,烛光很柔和,缓解人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紧张,给人以宁静、平和、安稳的感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农业文明的祥和时代。农业文明约有一万年的历史。人性更亲近风车、水牛、马车、木制纺织机、豆油灯、蜡烛光和水井……所有这些离大自然母亲的心跳很近很近。

⑪今天,人们去旅游,无非是出于两大动机:人文历史的追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后者似乎更有意思。比如在山谷草地上野餐,因为几万、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打猎归来,就是在草地上烤野猪、野鹿、野鸡的。今天的旅游者喜欢野餐,点燃篝火,正是在潜意识层对大自然母亲心跳的一种追忆方式。

⑫这就是人的大自然情结,永不散的结。

  1. (1) 美国生理学家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说明
  2. (2) 第③段“从根本上都来自那里”中的“那里”是指
  3. (3) 作者“住在宾馆里”感到“被陌生和敌意重重包围着”,产生这样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4. (4) 文末说:“这就是人的大自然情结。”人们钟情于大自然的情结,是为了
  5. (5) 对全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②段是文章的引子,与后文内容没有密切的关系。 B . 作者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评,赞美了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活。 C . 今天,我们仍然能读懂唐诗,这是人性进化速度缓慢的证明。 D . 上海被污染的空气,居然还有疗效、功效,令作者感到欣慰。
  6. (6) 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
3. 默写
默写
  1. (1) 羽扇纶巾,谈笑间,。《念奴娇·赤壁怀古》)
  2. (2) 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3. (3) 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4. (4) “,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事物,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
  5. (5) “祸兮福所倚,”,说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以,在顺境中,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如果狂妄自大,就有可能转向反面;逆境中,我们要百折不挠,勤奋刻苫,这样,可变逆境为顺境。
  6. (6) 很多老年人,尤其是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总觉得养老院没家里自由,总感到寂寞,因此,即使进了养老院,也总想回家,真是“,池鱼思故渊”。
  7. (7) 请从提供的诗句中选择最适合情境的一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两国的冲突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紧张,已到了的地步。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春潮带雨晩来急/随风满地石乱走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摆。”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子路率尔而对曰()         乎舞雩(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 (3) 在曾皙述志之后,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
  4. (4)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他们师生之间的情景。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安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其夫()   晏子而问之(

  2. (2) 与“然子之意”中的“然”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C . 輮使之然也 D . 塑以为然
  3. (3) 用现代汉话翻译下面句子。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 (4) 读了这则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6. 语言表达
下文有多处表达上的错误,请找出其中6处,并加以改正(不能改变原意)。

《梦溪笔谈》是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作者沈括学问渊博,对文学艺术、历史、考古、自然科学、技术等都有较深刻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识。

北宋司马光变法失败后,沈括屡遭泛谪。晚年,他到润州观察九年前买的一所园圃,觉得这处地方仿佛过去在梦里游历过,便在那里盖起房子,给这地方命名为梦溪。从此隐居下来,用笔记形式整理自己生平见闻与见解。

《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继续写成的。虽是笔谈,其实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学术著作。里面包括了沈括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对于当时的诗文掌故,以至街谈巷语,异说奇闻,也无不兼收并畜。它的内容的各个方面,虽然涉及面广,但是反映了当时最新最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少创造性的见解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7. 语言表达
阅读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把它改写成不少于250字的短文。

要求:中心突出,想象合理;层次清楚,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语言简洁;不分段。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新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写作题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東,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愈来愈感到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作为中职生能做些什么呢?请你以校团委、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要求:内容积极具体,切实可行;格式规范,语言恳切;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