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六)暨期中测试试卷

安徽省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六)暨期中测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填空题
默写。
  1. (1) 关关睢鸠,。(《关睢》)
  2. (2) 城阙辅三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白露未晞。(《蒹葭》)
  4. (4) ,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
  5. (5)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有负太平盛世的句子是:
  6. (6)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7. (7)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2. 综合题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cái______的学识,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谈词、谈曲的序文中都提到中国固有音乐在隋唐时已衰bì______,宫盛行外来音乐;故真正古乐府(指魏晋两汉的)如何唱法在唐时已不可知。这一点不但是历史知识,而且与我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体cái    衰bì    宫

  2. (2)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外来音乐”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沁人心脾 B . 打量一番 C . 娱乐方式 D . 至善至美
  3. (3) 选文中提到“音乐”,下列加点词语不能代指“音乐”的一项是(   )
    A . 丝竹之乱耳 B . 两行玉指调丝簧 C . 更将弦管醉东篱 D . 尺牍百封虚有意
  4. (4) 选文中“你”是(填人名),作者邮寄《古诗源选》等书籍的目的是。作者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是第一位的。
3. 综合题
学校开展“致敬航天英雄,弘扬航天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下面是小哲同学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她修改。

    神舟标识,标识中国航天强国。敢让日月换新天,我们需要这样的一颗精神信标,在茫茫宇宙定位复兴梦想。宇宙空间是不得不上、不得不守的高边疆。A.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一穷二白,但是“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B.1970年4月24日,在毛主席发出此号召12年后,中国就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轨道,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问”……星辰大海中,中国“星”亮晶晶,“中国空间站”将会在星辰大海中独领风骚。中国已由航天大国开始迈向航天强国。

    ①A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②B句成分残缺,修改意见为:在句末加上“”。

  2. (2) 下面是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访谈,请你根据周建平的回答,补全记者的提问。补写部分注意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来師开记者:①

    刚建平:2021年中国航天事业足“报奋人心”,2022年中国航天事业是“充满期待”。

    记者:②

  3. (3) 我国航天重器命名的由来充满浪漫色彩。请你仔细观察图片指出航天重器命名的两个特点。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温暖的篱墙

汪淑贤

①篱墙们从来不把四时放在眼里,它们规规矩矩地立在人家和林子之间,排在蹊径和田地之间,兢兢业业地守着农人的路。

②春天的篱墙是迎春花编织的 柔软的摇篮,里面安睡着一整个阳春的暖意,嫩绿鹅黃。夏至则是芳华缤纷,月色的栀子,金银的忍冬,绀紫的木槿,胭红的蔷薇,还有各色不知名的朵儿,缀满篱墙,肆无忌惮,“我就是要开花,就是要开花!”虽然任性,但并不争,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花朵,美美地相拥笑闹,仿若这天地是自家的天地。稻香浮动、寒露沾衣时,百花百卉静静地睡去了,篱墙却在薄菲浓稠的雾霭里,悠然地捧起清瘦的菊,细细地嗅,细细地赏。待到严冬,乌静池寒,篱墙依旧怀揣着缕缕暗香,在了无人迹的茫茫雪原,在霜色_______的漫漫长夜。面对篱墙的美景,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生活情趣。

③除了莺燕蜂蝶,篱墙的率真娇俏也引来了顽童,我便是其中之一。篱墙不是很高,那些花儿朵儿成日里在我们眼前招展。我时常凑在篱墙跟前数蔷薇的花瓣,嗅忍冬的清香,有时候,便忍不住上手想要采摘一朵别在私心上。但我那不安分的小手总会被大人们的言说拍打下来,“人家开得好好的,你摘它做么事?”“摘下来它就活不长了,你摘它做么事!”“哎呀!你惹它做么事,它会吃鼻子的!“……村里的大人们总拿这种话唬小孩子,什么“吃鼻子花”“长麻子雀”,诸如此类。小时候的我们将信将疑,因此乖巧了不少。后来,稚童长成了大人,知晓了这些话并不真,却也已然不会再生出采摘鲜花、欺扰生灵的心思了。所谓的那些“吃鼻子花”和“长麻子雀”,它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敬畏。

④我曾经因为篱墙受过伤。还是初中生的我,在骑车上学的路上,为了避开石板桥上的一处塌陷,直直地撞上了萬墙,自此,我的脸上多了一小块疤,但我从未怨过它。若是没有篱墙拦住我,挽住我,我定然会冲进母亲新辟的那片菜园子,连人带车跌进松软潮湿的泥土,压坏那畦刚刚睁开眼睛的嫩秧苗。如此,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多亏那扇篱墙护住了我啊!

⑤篱墙护住我的,不止这一桩。那年梅子黄时,淫雨霏霏,书房里的我被一道数学题磨得心烦意乱。搁笔,听潇潇雨声,雨声里竞穿引着游丝般的猫儿啼哭。我套上靴子,拿起竖在门后的黑伞,顺着弱弱的啼声找寻。啼哭的尽头是稻田,新出的稻穗上还挂着点点白花。我打开篱墙上的那扇柴扉,踏上田埂,小心翼翼地拿伞支开了那片掩着啼声的稻棵。我的老天爷!哪里有什么猫儿,眼前分明是一场蛇鼠_____!只 见那蛇直直地支起上半身,颈项膨得像两把黑亮锋利的刀,头部高高昂起,口中嚣张地吐着芯子。在离它不过一尺的地方,一只灰色的鼠正在竭尽全力地怒吼。这生死关头的怒吼竟被我听成了猫儿啼!我看得呆了,手中的伞不慎滑落。蛇受了惊,霎时间转移了视线,待到它重整旗鼓,那只鼠已然不见踪影。想必那蛇很不甘心,心中气极,张开大嘴向我进击。我来不及多想,将身一转,冲出篱墙,关紧柴扉,拔腿就跑。回到家中,透过窗户张望,那条动作极快极猛的蛇竟没有跟过来。我想,这多半是因为篱墙阻担了它。后来,我时时想到那条蛇。那条蛇没有错,是我惊扰到它了。倘若我没有打开那扇柴扉,走进被篱墙隔开的那片稻田,我也不必经历那样的惊险。

⑥篱墙在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之间连上花边,也将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小心翼翼地隔开,这是离墙的智慧。篱墙深知,恰到好处的距离比亲密无问更能开出长春的娇艳,就像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_______夜空,才能吟唱出千年不断的皎洁。

时光流逝,篱墙内的我已经长大,选择离开故乡,奔向陌生的城市,但我的心里依然能感受到它的温度,因为我坏和自己环有一天要归来。

(选自《做文选刊.下半月》2022年2期,有测改

  1. (1) 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厚重 对立 展望 B . 厚重 对立 遥望 C . 凝重 对峙 展望 D . 凝重 对峙 遥望
  2. (2) 第②段中引用古诗的目的是什么?
  3. (3)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稻香浮动、寒露沾衣时,百花百卉静静地睡去了,离墙却在薄暮浓稠的雾霭里,您然地捧起清瘦的菊,细细地嗅,细细地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我来不及多想,将身一转,冲出篱墙,关紧柴扉,拔腿就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 (4) 本文回忆了“我”与篱墙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②→③“我”走进被篱墙围着的稻田,被蛇进击。

  5. (5) 阅读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历五月是一个大争之月。《礼记.月令》讲到五月,称“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端午作为农历五月最有代表性的节日,节俗中当然也充满了“争竞”“争斗”,是一个“大争之节”。

端午节俗中的“争”与“斗”体现在方方面面。最常见到的大规模的“争”与“斗”是龙舟竞渡,古代赛龙舟,龙舟赛手代表着一个地方,哪方胜利意味着哪方一年的庄稼会丰收。更有好事之徒会赌胜负为龙舟赛加红戴彩,所以赛事极为激烈,不仅龙舟赛速度,而且多有人在比赛过程中互相以桨相击相斗。

俗语云“南船北马”,端午节在北方最有代表性的节俗是比赛骑射。如唐末的“射柳”是军队中军士都要参与的活动,比赛时要“笼鸟于旗杆,走马用射”。

除了赛龙舟、赛骑射这些大型活动,端午还有很多以个人为单位参与的“争”与“斗”。如摔跤的习俗。《隋书地理志》记扬州“五月五日为斗力之戏,各料强弱相敌,事类讲武”。再如女儿家的“斗百草”。(节选自刘晓峰《端午的“争”与“斗”》

材料二原本产生于民间的端午节 、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一些节俗已不再见于民间,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过节,为什么过节,误以为过端午就是吃粽子。一些民俗专家分析认为,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遭此境遇,原因有以下这些:一是从1912年开始,公历成为法定历法,农历渐渐变得可有可无,而传统节日是以农历为依据、在岁时基础上形成的,农历的衰微,使得传统节日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官民之分、朝野之分、雅俗之分,都参与到节俗活动中去。二是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司俗的形成与人们对农业社会的认知有关,随着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民俗渐渐从城市生活中消失。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科学思想,科学成为认识社会的唯一正确方法,一些节日中的习俗被斥之为“迷信”不科学”。

民俗专家提出,中国传统节日一般都有信仰色彩。实际上,传统节日的魅力恰恰包含任的热有信仰色彩的节俗之中。对这些习俗,不应单单从迷信的角度去看,而应看到其中对生活的爱、对自然的尊重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寄托。(节选自《有多少端午习俗被忘怀》)

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赋予时代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 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内涵,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创新表达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如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各种形式,这同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等各种机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比如,面向基层、面向大众,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礼仪教育,挖报和整理家训家书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等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选自《人民日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大争之月的农历五月,导致中国传统节日都充清了”争克一争斗”,如端午节。 B . 龙舟竞度、赛骑射、斗百草等活动,不管规模大小,都体现端午节俗中“争”与“斗”的特点。 C . 传统节日是以农历为依据在岁时基础上形成的能反映出人们对农业社会的认知。 D . 重合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内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2) 材料一面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传统节日节俗被“忘怀”的原因。
  4. (4)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含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复行数十步.每然开朗。土地平矿,屋含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闲。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奏时乱,率要于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告叹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周瑞明(杭花源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盗者,由赋繁投重,官史贪求,饥寒切身,故不眼顾廉耻耳。民当去奢省费,轻控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那?”是数年之后,海内开千,路不拾造,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话:微笑。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治、桑竹之  属 :

    ②问所从来,答之  具:

    ③民之所以盗者  为:

    是数年之后  自: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使民 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3. (3) 两文在叙事时都运用了描写方法.如[甲]文””一词摘写了桃花源中的人初见渔人时的神态;[Z]文中””字搞写了唐太宗听完大臣意见后的动作。(用原文词语填空)
  4. (4) [乙]文中“数年之后”的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何异同?
7.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材料二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回延安》

材料三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没有什么能一成不变。——《社戏》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围绕“变化”写一简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⑴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不少于600字。⑵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来写,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⑶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