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正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试卷

江苏省常州正衡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与程秀才①》

某启。去岁僧舍②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③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④。襁褓泡幻⑤,不须深留恋也。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⑥,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⑦也。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⑧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⑨,听其运转,流行坎止⑩,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不宣。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程秀才:程天侔,苏轼在惠州时的朋友。②僧舍:指嘉佑寺,苏轼在惠州时的家居之地。③海外:当时苏轼被远贬到海南岛儋州,故称“海外”。④侍下:代指父母。爱子之戚:指程天侔之子新亡。⑤泡幻:指死亡。⑥悉数:全部说完。⑦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之气。⑧不赀(zī):不可计量。⑨造物:造物者,指天帝。⑩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险即止。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引喻失义:。              ②陟罚臧否:

    ③此皆良实。             ④贞良死节:

  2.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躬耕南阳                 每假借藏书之家 B . 故临崩寄臣大事           其境过清 C . 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 若无兴德言               朝廷臣莫不畏王
  3. (3)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宜妄自非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B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 衰败的原因。 C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 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谢,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D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 教诲。
  4. (4)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亦未易悉数             则何时而乐耶 B . 人知之,免忧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自号曰醉翁也 C . 聚散忧 , 如反覆手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D . 有一幸,无甚瘴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5. (5)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苏轼在信的开头回忆了与程秀才的相聚之乐,感慨当时不懂珍惜,如今却无法相见。 B . 苏轼在得知朋友程秀才失去襁褓中的爱子而悲伤时,劝慰他不必太过留恋,太过悲伤。 C .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苏轼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 D . 苏轼与小儿子建造房子,并得到学生的帮助,但他也因学生躬身泥水之劳而深感愧疚。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列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璎同题文章改编)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 B . 第②段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是为了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已无法在“人脸 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C . 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各方对个人信息 的争相抢夺。
  2.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 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 . 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 .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 . 老年人记性都很差,刷脸支付,大大降低了老年人使用各种卡的难度。
  3. (3) 文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 指刷脸会需要相应的终端设备,你得有准备 B . 指刷脸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要用上,你得有准备。 C . 指刷脸虽然有各种安全保障,但还是会有风险,你得有准备。 D . 标题用了反问的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古城子的骆驼客》,完成题目。

古城子的骆驼客(王尚桐)

天山北麓、准格尔盆地东南缘,有座小城叫奇台,老奇台人习惯称“古城子”。古城子虽小,但它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一座旱码头。旧时,东来西往,商贾云集,物物交换买卖,繁荣富庶,有句顺口溜:“进了古城子,跌倒拾银子”。繁荣富裕的古城离不了驼运,也更离不了辛劳的骆驼客,骆驼客也叫“脚夫”,“驼户”。丝绸之路也变成了“驼运商道”,驼户口中称“官道”。

那日,几位好友相邀去古城子旅游。租了几峰骆驼,去将军戈壁探秘魔鬼城,观赏变幻无穷的海市蜃楼。骆驼客小麻三十多岁,留着板寸,皮肤黝黑,身板精壮而利索,用新疆话夸他:“帅帅的一个儿子娃娃”。

小麻一声吆喝,骆驼齐齐跪在地下,两个耸立的驼峰间搭着一条鲜艳的花毡,我们一行上了骆驼,小麻轻抖缰绳,骆驼依次乖乖站了起来,牵着骆驼走向戈壁。看蓝天白云,听驼铃声声,感觉刺激而又惬意,能够把强悍的骆驼训练的如似绵羊般温驯,我们对骆驼客佩服得五体投地,话头子很稠的小麻牵着骆驼,也牵出了祖孙三代骆驼客的故事……

小麻的爷爷老麻,16岁离开老家甘肃民勤,进入驼队,来到古城子成了一位骆驼客。凭着他的勤劳能干,第一年就赚了一峰骆驼,几年打拼下来,共赚了六峰骆驼。他自立门户,组建驼队,自当驼户头,开启了一条艰难的驼运之路。

拉骆驼驮运是下苦的差事,驼队驮着布匹、绸缎,鞋帽服装,陶瓷器皿,茶叶烟酒,日用杂货,沿途与各族老乡易货交易,换羊绒、驼绒、牛羊皮,中药材等。边做生意边赶路,直到目的地。

老麻作为驼户头,操心的事多了去了。走什么路线?在什么地方打尖歇脚?怎样应付哨卡税卡?老麻心中都要一一有数。春秋天凉,常常白天放驼,夜晚赶路。正如清代诗人写道:“日落明驼走,风声驿骑来”。一条官道,分上八站和下八站,站与站之间还要有歇脚之地,俗称“腰站”。有时为了赶路,错过腰站,露宿戈壁荒漠,也是常有的事。

夜幕四合,戈壁风吹。卸下驼背上的货物,让骆驼歇歇,他们也坐下来,喝口水,抽口烟。燃起一堆篝火,煮一大锅揪面片,又吃又喝,驱走一天的饥渴。睡觉了,骆驼卧在外圈,人与货物内圈,人望骆驼,骆驼望人,互相对望。篝火燃尽,扯上破皮袄,呷一口古城老烧子,紧傍在骆驼旁,望着满天星斗,想着家中妻儿老小,心儿就像猫抓般难受,久久不能入眠……如果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人们的向往,对于骆驼客来说就是妄想。如果能平安到家,那就是菩萨保佑烧高香,最担心“土匪拦路吓死人,抢走骆驼打伤了人,讨饭到家门,身无半分文”。对于骆驼客的艰难困苦的生活,王洛宾写了一首《沙里洪巴》:“哪里来的骆驼客呀,玛莎来的骆驼客,骆驼驮的是啥东西呀?骆驼驮的是姜皮子花椒……”这朗朗上口的民间小调,真实地再现了骆驼客讨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骆驼对于驼户们来说,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漫漫驼运路,骆驼朝夕相伴,它们也成了驼户们的心尖尖,驼户门戏称:“哑巴儿”。“子养活明白老子”,这是驼户们的口头语,就是说“哑巴儿”养活了驼户“老子”。

夏季到了,驼队的休整期也开始了,俗称“坐场”。把骆驼当娃儿养的驼户们,把骆驼牵到水草肥美的低洼地,给骆驼“下火”,“调肚子”。经过三个月的精心调养,骆驼头头驼峰高耸,膘肥体壮。还要请来铁匠,给驼蹄钉好皮掌,保护驼掌。

三个月的休整期结束了,一年一度的驼运开始了,驼户们的黄金季节也开始了,这叫“起场”。按旧俗,黄道吉日已选好,宰羊摆酒设香案,祭祀天地,行大礼,保佑驼队一路平安。千峰骆驼走古城,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地滚来,那驼队如移动的山峦,从古城街上排山倒海地穿过,在鞭炮锣鼓声中,驼队告别亲人商号,在亲人的嘱托和烟尘中踏上了漫漫长路。谁也不知道远方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们,或许是沉甸甸的银子;或许是血光刀影;也或许是一场恶疾将他们变成戈壁上的一堆白骨。

天亮了,解放了。新疆军区招募驼工,修筑新藏公路。老麻积极响应,牵着他的骆驼远赴南疆叶城,为筑路工运送物资。正逢七月,驼队行走在界山达坂,突遇暴雨,泥石流滚滚而下,冲走了老麻,也冲走了他的驼队。

老麻走了,儿子大麻接过了缰绳,成了第二代骆驼客。古城成立骆驼运输合作社,骆驼折价归公,集体所有,大麻成了一位拿工资的骆驼客。每日驮煤拉菜,服务于古城子居民。每逢秋冬,拉着骆驼为边防军运送物资,日子也算过得舒坦。随着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驼运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改革开放,有文化懂管理的小麻成了最后一代骆驼客。退休在家的老父亲在东戈壁建起了养驼场,卖驼毛、驼绒,尤其驼奶异军突起,成了养生保健最佳饮品。驼奶片摆在了各家超市的货架上,供不应求。

每逢旅游旺季到来,古城格外热闹。逛古城,品美味,姑娘追,赛骆驼,如火如荼。这时小麻一定要换上导游马甲,亲自牵着骆驼,为游客讲述古城子的掌故,骆驼客的传奇往事。他说,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回当骆驼客的感觉。

不知不觉骆驼载着我们进了古城,夕阳晚照,为古城涂上了一层迷人的金色。小麻说:“浪趟古城子,吃顿刀把子”。入乡随俗,晚餐就吃刀把子。所谓刀把子,就是用当地面粉蒸的方形馒头,又白又喧,一个足有半斤多,咬一口,有劲道,耐嚼劲,满口麦香。再配一盘羊娃子过油肉,攒劲!抿一口古城老窖,不辣嗓子不上头,绵绵地顺到肚子里。不一会儿,心窝子腾起一把火,全身发热,激出了一层薄汗,就像骆驼客一样,一天的乏气儿全解了。

  1. (1) “卸下驼背上的货物,让骆驼歇歇,他们也坐下来,喝口水,抽口烟。燃起一堆篝火,

    煮一大锅揪面片,又吃又喝,驱走一天的饥渴。睡觉了,骆驼卧在外圈,人与货物内圈,人

    望骆驼,骆驼望人,互相对望。”这一句话主要采用了人物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客生活的和内心的。(每空填两个字)

  2. (2) 老麻是全文重点描写的人物,请概括老麻的形象,每空不超过4个字。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交代古城子的地理位置——属于商贾云集之地,繁荣富裕的古城离不了驼运,也更离不了辛劳的骆驼客,这样自然地引出下文对骆驼客的叙述和描写。 B . 文章从现实写到过去,展现了不同时期骆驼客的命运。作者这样安排,除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外,还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 . 文章的语言质朴简洁,富有浓郁地方色彩。如“帅帅的一个儿子娃娃”就是新疆地区对男性的夸耀之词。 D . 文章以骆驼客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商贾云集、繁荣富裕时期的古城子的怀念以及因为骆驼客这一职业淡出了人们视野的伤感之情。 E . 全文主要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如“或许是血光刀影;也或许是一场恶疾将他们变成戈壁上的一堆白骨”一句就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