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七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liáng)  黄(yùn)    发(jì)    石(jié) B . 镜(líng)   粗(guǎng)  亮(liáo)  蓄(zhù) C . (lòng)   池(qí)     临(lì)    草(duǒ) D . (bāo)    峙(sǒng)   窠(cháo)  静(mì)
2. 单选题
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 B . 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拟人) C .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D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排比)
3. 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 黄鹂鸟在树上呼朋引伴 B . 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 C . 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 .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4. 单选题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一文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 . 《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 《雨的四季》一文条理清晰地描绘了不同季节雨的特点,其中春雨的特点是自然而平静。 D . 《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釆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5.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败的前提。 B . 经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真的使我受到很大的触动。 C .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D .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见外面绿树发芽和翻新的泥土气息。
6. 填空题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
  1. (1)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
  2. (2)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茏着一层薄烟。
  3. (3) 水声在屋沿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7. 默写
古诗默写。
  1.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 (2) ,随君直到夜郎西。
  3. (3) 《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4.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5. (5)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自然理趣,体现诗人积极乐观昂扬情感的诗句是:
  6. (6) 《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诗句是:
8. 语言表达
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

9.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1. (1) a.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b.她生的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c.他是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带着大眼镜。  

    上面三段文字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请根据上面的描述写出人物的名字:a.,b. c.

  2. (2) 在上题所描述的人物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他(她)?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一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 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被褥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虽说我的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画带拍桌子地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水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毎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 (1) 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
  2. (2)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①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②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说说“竟然”一词用在这里的好处)

  3. (3) 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