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科学观察 知识点题库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地处临沂市的蒙山,又称山东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主峰海拔1156米,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植物101科540余种;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各类中萆药植物41科111属189种,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地,天麻、冬虫夏草、连翘、何首乌、木灵芝、沂蒙全蝎等都是蒙山的重要特产.1999年3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测定:有“空气维生素”之称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个单位/立方厘米,居全国之首,享誉“天然绿肺”、“天然氧吧”、“森林浴场”、“超洁净地区”之美称.

材料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蒙山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生物图片,并按图乙中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生物分类.

  1. (1) 图甲中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

  2. (2) B所代表的图甲中最高等生物的呼吸特点是 ;C所代表的图甲中最高等生物的主要特征 ;蜜蜂蜂和青蛙的发育方式都属于 .

  3. (3) 资料中的划线部分体现了  的多样性.

  4. (4) 在生物分类学上,向日葵与肾蕨同界不同门,向日葵与银杏同门不同纲,那么向日葵和  的共同特征多,你的理由是  .

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 . 阅读、笔记和练习 B . 讨论和交流 C . 观察、实验和思考 D . 实践和应用
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小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

  1. (1) 小丽得出的结论是:
  2. (2) 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 )来表示。
    A . B . C . D .
  3. (3) 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小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下列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⑦⑥ D . ④⑤⑦⑥
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植物的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某同学从资料上得知:“植株上的嫩叶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能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分别标号甲、乙,并分别去除顶芽,留下嫩叶A、B、C。

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A,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A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 (1) 实验中去掉顶芽的目的是
  2. (2) 选择叶片A而不选择叶片B、C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3. (3) 如果题干结论成立,该同学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 (4) 小明同学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他另设第三组丙,去掉A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合适浓度生长素的羊毛脂,你认为设置第三组的目的是
“吹泡泡”是一种很流行的儿童很喜欢玩的游戏。七(6)班的亮亮同学自制了一套“吹泡泡”的玩具,看着自己吹出的那一个个美丽的水晶般美妙的的泡泡,特别开心。可是他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 (1) 结合实验记录表,该同学作出的猜想是:
  2. (2) 于是他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mm)

    3

    5

    10

    20

    50

    泡产生的情况

    容易

    较易

    较难

    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3. (3) 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一种)
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甲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⑴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⑵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乙图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丙图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不足。

⑶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电极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⑷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原因是。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酸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⑶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远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秒)

 速度(米/秒)

纸杯质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m

0.5

0.8

1.0

1.1

1.2

1.2

1.2

1.2

1.2

1.2

2m

0.6

1.0

1.3

1.5

1.6

1.7

1.7

1.7

1.7

1.7

3m

0.8

1.3

1.6

1.9

2.0

2.1

2.2

2.2

2.2

2.2

4m

0.9

1.5

1.8

2.0

2.2

2.4

2.5

2.6

2.6

2.6

  1. (1) 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什么条件尽可能相同?
  2. (2) 本实验的结论是
  3. (3) 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我市泰顺盛产板栗,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溢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用板栗“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2千克

②设置爆壳箱内的气压恒为2千帕,分别在60℃、65℃、70℃、75℃和80℃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

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的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 (1) 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写2点)
  2. (2) 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查阅资料得知:板栗内外气压差越大爆壳率越大,同时壳内气体更容易逸出。科研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取2千克实验板栗,先在气压恒为101千帕、温度恒为80℃的条件下预热30分钟,然后立刻放入气压恒为2千帕、温度恒为80℃爆壳箱中进行30分钟爆壳,多次实验发现爆壳率上升为90%。请解释其原因:
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红豆杉种子萌发有关实验,设计如下表。

实验组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发芽率%

4.3

28.2

23.8

80.4

  1. (1) 实验中所用到的红豆杉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写出一点)
  2. (2) 从表格设计中可知,实验探究了因素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3. (3)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探究“赤霉素浓度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影响”,请写出你的初步实验方案。(浓度范围不高于0.2%)
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图1和图2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一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甲、乙、丙、丁四组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填图中代码),它能与其它组形成  个对照组。
  2. (2) 甲组与丁组作为对照试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3. (3) 图二表示在图一中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6次,从第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4. (4) 兴趣小组的同学重复进行3次上述的操作后,分析得出了结论.你认为他们重复操作3次的目的是
冬季北京的蔬菜主要来自南方或本地温室大棚,影响其在本地室外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A . 温度 B . 阳光 C . 空气 D . 土壤
考试时我们拿到的试卷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它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在本卷中你可以获得的信息形式主要有等。
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 (1) 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反映出来。
  2. (2) 该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3. (3)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其破坏力越大。据此,请你提一条安全建议:
小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他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1. (1) 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 (2) 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 (3) 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仍得到0.5g氧化铜,若要验证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验证氧化铜的不变。
  4. (4)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下表中含水量最低的生物是(   )

名称

水母

草本植物

植物风干的种子

黄瓜

含水量(质量分数)

98%

70%~85%

15%

95%

A . 水母 B . 草本植物 C . 植物风干的种子 D . 黄瓜
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表中的增殖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下图图。

实验三:在体外培养: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后,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二:一般来说,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三:细胞中的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某校学生在了解学校的生态系统构建时,对以下几种小动物进行了观察(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A蚯蚓

B蝗虫

C青蛙

D兔子

  1. (1) 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2. (2) 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呼吸的。
  3. (3) 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填字母)。
    A . 显微镜 B . 放大镜 C . 望远镜 D . 天文望远镜
  4. (4) 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如下是实验测得四种不同类型洗发液的 pH,该种记录观察结果的方法是(   )

洗发液类型

天然植物型

弹性卷发型

滋养修护型

去屑柔滑型

pH

5.5

6.0

6.2

7.6

A . 文字描述法 B . 图形记录法 C . 表格记录法 D . 以上都不是
使用公筷公勺能否减少细菌对菜品的污染呢?由疾控专家组成的某科研小组选择~家餐馆开展了相关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菜名

结果(菌落数/克)

餐前

餐后

公筷

非公筷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盐水虾

160

150

220

炒芦笋

30

30

530

咸菜八爪鱼

60

20

5000

  1. (1) [方案]疾控专家组选用不同的菜品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用餐环节中,食用“非公食用,则食用“公筷组"的菜时,正确的操作是。并且每人对所有的菜要交替取用,确保对每份菜取用的次数相同。
  2. (2) [结论]通过实验得出使用公筷能减少细菌对菜品污染的结论,则表中组①是。(选填“非公筷组"或“公筷组" )。
  3. (3) [分析]造成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除了不使用公筷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