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科学观察 知识点题库

为了验证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楠分别把两支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表。

时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箱内温度/℃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箱外温度/℃

21.3

21.7

21.6

22.0

22.4

22.8

  1. (1) 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

  2. (2) 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较大?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光照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B . 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 . 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D .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读下表中的地球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

水体名称

更新周期/年

大气水

0.025~0.03

河水(外流)

0.03~0.05

湖泊淡水

10~100

地下水

100~1000

海洋水

约5000

冰川

约10000

则下列水体平均更新时间最短的是(     )

A . 河流水 B . 地下水 C . 大气水 D . 海洋水
下列对于观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用眼睛看就是观察 B . 只有利用测量工具或观察仪器进行实验的过程才是观察 C . 有数据结果的才是观察,没有数据结果的不叫观察 D . 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的过程都是观察
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 . 玻璃棒 B . 温度计 C . 放大镜 D . 显微镜
把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会迅速扩散,把同样的红墨水滴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的现象是否一样?请你做一做,你的发现是
“吹泡泡”是一种很流行的儿童很喜欢玩的游戏。七(4)班的亮亮同学自制了一套“吹泡泡”的玩具,看着自己吹出的那一个个美丽的水晶般美妙的泡泡,特别开心。可是他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 (1) 同桌的梅梅猜想:
  2. (2) 于是她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  体

    肥  皂  液

    管子直径(毫米)

    3

    5

    10

    20

    50

    泡泡产生的情况

    容易

    较易

    较难

    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

  3. (3) 根据你吹泡泡的经验,你认为泡泡的产生可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至少答两个因素)。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感觉器官观察事物,但有时也需要借助仪器和工具。下列研究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A .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 . 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C . 用 B 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 . 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兴趣小组实验中,将 NaOH 溶液滴入 CuSO4 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 NaOH 与 CuSO4 反 应 会 生 成 Cu(OH)2 , 也 会 生 成Cu4(OH)6SO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 在 80℃会分解生成 CuO。

③Cu4(OH)6SO4 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 300℃。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 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 Cu(OH)2 和 Cu4(OH)6SO4

【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 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 Ba(NO3)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 (1) 可见,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而且,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
  2. (2) 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用安培定律F=kLI1I2/r来描述。其中,I1I2分别为两根导线中通入的电流,L为导线的长度,r为导线之间的距离,k为比例系数。某次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L/m

    I1/A

    I2/A

    r/m

    F/N

    1

    1

    0.2

    0.2

    0.1

    0.8×10-7

    2

    0.5

    0.2

    0.2

    0.1

    0.4×10-7

    3

    1.5

    0.4

    0.3

    0.2

    1.8×10-7

    对于位置固定、长度一定的两根平行导线,如果保持F大小不变,两根导线中的电流大小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来表示。

    图片_x0020_6

超氧化钾(KO2)是一种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它作制氧剂,供人们呼吸之用。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已知KO2也能与水分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分变蓝,碳酸钾为白色固体)。

  1. (1) A是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图1~3中选择

  2. (2) B装置的作用是
  3. (3) 表明D中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
  4. (4) 在A中有10.0克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后,如果生成的CO2全部被超氧化钾吸收,理论上D装置质量应减少0.4克,但实验上在实验后称量D装置,发现反应后其质量的变化量明显与理论值不符,可能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生成的CO2部分残留在A、B、C装置里未被D装置完全吸收

    B.装置后面的水蒸气进入被超氧化钾吸收

    C.超氧化钾不足量

    D.装置B中反应生成的CO2也被D装置吸收

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实验系统探究水的冲击力F与高度H及流量Q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从漏斗口无初速流下冲击正下方的力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可显示冲击力F的大小。该组同学首先保持水的流量Q0不变,改变漏斗口到力传感器间的高度H,测得冲击力F的大小。之后他们将水的流量分别调整为0.5Q0、1.5Q0 , 重复上述实验。下表是他们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

水的流量Q

水的冲击力F/N

高度H/m

0.5Q0

Q0

1.5Q0

0.05

0.5

1

1.5

0.20

1

2

3

0.45

1.5

3

4.5

  1. (1) 漏斗口的阀门在该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2. (2) 从表中数据可得出冲击力F与流量Q的关系是
  3. (3) 分析表中数据,说明流量Q比高度H对冲击力F的影响更大
  4. (4) 利用这个原理,工业上制造了超高压水刀,水刀分纯水切割和加磨料切割,磨料常用石英砂、金刚砂等,工业上常用来切割大理石、钢板等坚硬物体。请说明工业上通过将水增压或加入磨料使切割能力大大增加的原因是
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里看到屋顶垂下一根长链子,链子尽头的那盏灯在不停地摆动。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摆动间隔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为了确认这一设想,他把手指按在手腕上,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终于证明了他的设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后来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钟。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呢?张勇和赵良提出下列猜想:

张勇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

赵良猜想:可能由吊灯的摆动幅度决定。

他们按照装置仪器进行实验。一根细绳一端拴一个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摆长/绳长(cm)

摆动幅度(cm)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s)

小球往返摆动

一次的

时间(s)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3

80

5

30

1.5

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 (1) 文中提到“他的设想”指的是
  2. (2) 除了张勇和赵良的设想,请你也提一个合理的猜想:
  3. (3) 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
  4. (4) 若张勇和赵良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的一条结论是“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与吊灯的摆动幅度无关”,则表格中的“?”的数据为
  5. (5) 钟摆是利用本实验原理制成的。某一钟摆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钟摆摆长调(选填“长”或“短”)一些。
小明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

温度

向阳处

20℃

充足

阴暗处

20℃

不充足

A . 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 . 都应当不浇水 C . 温度都应当是0℃ D . 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意大利科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 B .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属于间接观察的是。(均填序号)
一般固体受热时,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度都会胀大,在冷却时都会缩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长度的膨胀称为线膨胀。下表是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材料

升高的温度/℃

原长/m

伸长量/mm

1

黄铜

10

1.000 00

0.19

2

黄铜

10

2.000 00

0.38

3

康铜

10

1. 000 00

0. 15

4

康铜

30

1.000 00

0. 65

5

10

2.000 00

0. 46

6

30

1.000 00

0.69

  1. (1) 从1、3(或2、5或4、6)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与 有关。
  2. (2) 从(填序号)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还与原长有关。
  3. (3) 从(填序号)两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物体的伸长量还与有关。
  4. (4) 如图所示的电热设备中有一个由黄铜片与康铜片双金属合在一起的温控开关,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向上弯曲,使电路断开。请你参考上面的实验记录确定双金属片与固定触点接触的一边所用的材料是黄铜还是康铜?,并简述理由。

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气泡,将玻璃管翻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4.9

9.8

14.8

19.6

  1. (1) 小明小组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上表中,请你从实验数据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运动,你判断的依据
  2. (2) 小明小组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的较快。

    表二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1

    10.8

    14.4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3. (3) 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表三所示。观察数据可得出结论:

    表三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平均速度v/ (cm/s)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1.20

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观察是认识科学的重要方法 B . 观察除了眼看、耳听等外,更重要的是用脑想 C . 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进行 D . 观察要有目的和对比
下列通过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所得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 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B . 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 . 对鸡蛋沉浮的观察必须借助工具 D .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