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知识点题库

利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 (1) 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克。
  2. (2) 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
  3. (3) 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

20℃

34

30℃

37

A . 常温下,KCl微溶于水 B . 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 C . 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 D . 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下列对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 水是常见的溶剂 C . 溶液中可能有多种溶质 D . 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下列物质投入水中能形成浊液的是(  )


A . 冰块投入水中 B . 植物油滴入水中 C .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D . 少量食盐撒入水中
把100mL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


A . 减少50倍 B . 增加50倍     C . 不变 D . 减少5倍
将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搅拌溶解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 植物油与水 B . 氧化铁与稀盐酸 C . 酒精与水 D . 泥沙与水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 (1) 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
  2. (2) 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 (3) 根据图1和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蒸发一定量的水,图1两个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B . 将烧杯①中溶液倒入烧杯②中,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有固体剩余 C . 升温到t2℃,两个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D . 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提纯.
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此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g.或蒸发掉水 g.
在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该气体是。用燃着的木条接近负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该气体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他将一个重力为 G 且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进行 16 等分,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挂钩 1 和 2处,浸入水中至第 2 条线与液面保持相平,如图乙、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 F1 和 F2 的值。


  1. (1) 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第 2 条线,其目的是为了只改变,达到控制变量的目的。
  2. (2) 小明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F1=F2 , 于是他推导出两次实验中长方体所受的浮力相等,则他推导的过程是
  3. (3) 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还应增加实验的次数。那么在该同学实验的基础上,不提供其他器材,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
如图所示,盛水烧杯放置在电磁铁的 A 端上,烧杯中水面上漂浮着一个空心铁球。当电磁铁磁性强弱发生改变时,烧杯中的空心铁球会上下浮动。现闭合开关 S 后,并使电路中电流增大,则电磁铁 A 端的磁极及烧杯水面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S极,水面上升 B . S极,水面下降 C . N极,水面上升 D . N极,水面下降
南海1号货轮自重为1.9万吨,满载货物时排水量30万吨,则所载货物的质量是(    )
A . 1.9万吨 B . 30万吨 C . 28.1万吨 D . 31.9万吨
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C . ①② D . ①②③
如图所示,某圆柱形薄壁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其底面积为20cm2 , 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通过台秤测得总质量150g;使用一绳子提起物体B,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保持静止不动,此时台秤示数为70g,并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则物体B的密度是(   )

A . 1.5×103kg/m3 B . 2.0×103kg/m3 C . 2.5×103kg/m3 D . 3.0×103kg/m3
如图,将一挂在弹簧秤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之前,圆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秤示数F的圆柱体下表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下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满水,然后将甲、乙两中)里球球分别放人两个杯子中,甲球浮在水面,而乙球可以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则三个杯子的总重量哪个大(    )

A . 放甲球的杯子最大 B . 放乙球的杯子最大 C . 没放球的杯子最大 D . 三个杯子一样大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中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溶质

溶剂种类

乙醇

苯(有毒)

汽油

溶解性(20℃)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 . B . 乙醇 C . D . 汽油 
丢弃的废铜屑(其中混有少量铁屑),活动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制取胆矾晶体(CuSO4•5H2O),他们设计了下面的两种制取流程。已知: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②2Cu+2H2SO4(稀)+O2 2CuSO4+2H2O

请回答:

  1. (1) 操作①名称是
  2. (2) 溶液A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3. (3)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方法 (填“Ⅰ”或“Ⅱ”)。
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 B . t2℃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 . 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为a D .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