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知识点题库

 把少量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 面粉 B . 冰    C . 植物油     D . 蔗糖
同学们想制作“叶脉书签”送给老师.欲配制3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 克氢氧化钠,称量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在 ,若搅拌时不小心将氢氧化钠溶液迸溅到手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 溶液.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牛奶 B . 蔗糖 C . 面粉 D . 食用油
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 , MgCl2 , 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⑦的操作名称为

  2. (2) 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3. (3) 步骤②和步骤④(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

印度尼西亚刚经受了海啸的袭击,又遭受了暴雨的摧残。连日的暴雨使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地区一些河流水位上涨,部分街道被淹没。图示为一名雅加达妇女依靠橡胶轮胎漂浮在水面上。假定轮胎的内圈直径约60厘米,外圈直径约100厘米,轮胎充足气时的平均密度约0.2×103千克/米3 , 试估算使用该轮胎最多能托起重为多少牛的人(假设人不浸入水中,g=10牛/千克)?

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 . 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 . 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 . 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 (3) 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g=10N/kg)
碳酸钠易溶于水,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食品加工等领域,其溶解度如下表。在20℃时,将30克碳酸钠粉未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再逐渐升温到30℃,这一过程中(     )

温度/摄氏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2.2

21.8

39.7

53.2

A . 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溶液一直是饱和溶液 C . 溶液从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 溶液一直是为不饱和溶液
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t1

t2

t3

物质A(克)

36.0

36.2

37.3

物质B(克)

31.6

36.2

110.0

物质C(克)

0.165

0.135

0.076

  1. (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 (2) t1℃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选填“甲”或“乙”)。

  3. (3) t2℃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环节;
  2. (2) 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填字母)。
    A .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 .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 .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如图,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到浮力。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_x0000_i1033

A . B . C . D .
潜艇在水下从长江开往大海,浮力(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轮船从长江开往大海会(填上浮或下沉)。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西溪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湿地内生态资源丰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全市范围来看,该湿地的水循环比较活跃 B . 湿地内大量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C . 湿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D . 湿地内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陆地咸水
10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在4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根据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 (1) 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①
  2. (2) 上述③①④⑤⑥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是的水循环。
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 (1) 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克。
  2. (2) 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 (3) 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如图 1 表示“M 与 N 的并列关系”,图 2 表示“M 属于 N 的从属关系”。下列表格中的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 3 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大气层

对流层

平流层

C

乳浊液

悬浊液

溶液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2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溶剂质量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 (1) 第一组实验的现象是冰糖在水中溶解,在植物油中不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2. (2) 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总共有个,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为抗击新冠肺炎,消毒机器人(如图)在定点医院正式上岗,协助甚至替代人去做危险性的工作。该机器人自主移动时,利用紫外线和雾化的过氧化氢进行多点消毒,有效预防病菌传播。

  1. (1) 机器人通过自带的摄像系统避开障碍物,调控行进路线。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摄像系统接收到的障碍物图像越来越大时,则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变化是
  2. (2) 机器人对环境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3. (3) 该机器一次可加入4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则需千克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