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知识点题库

 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 B .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C . 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D . 用适量的铁粉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锌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氢气用作燃料 B . 二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C . 氧气用于做医疗急救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b时间表示反应已完全)(   )

A . B . C . D .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 (1) 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2)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 (3) 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有a、b两份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在a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图是二者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熟悉了许多物质.请从①石墨;②活性炭;③金刚石;④氢气;⑤二氧化碳;⑥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 (1) 其固态可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2. (2) 最清洁的燃料是

  3. (3) 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4. (4) 用于切割玻璃是

  5. (5) 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6. (6) 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最大,为78%,氧气的为21% B . 蜡烛熄灭后,灯芯部位冒出一股白烟,此白烟为蜡烛小颗粒 C . 向等量澄清石灰水中通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后者最先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 D . 点燃酒精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
小兰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可能的原因是(写两点):

下列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 .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   )
A . 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B .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C . 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D .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 B . 过滤操作中,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以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C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没有稀盐酸了,可以用稀硫酸来代替
如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 .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 . 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在具支试管中铺上一层玻璃棉,用于保护反应管;注射器提前连接好,装入100mL水。实验时,将橡皮塞取下,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具支试管底部的玻璃棉上,塞紧橡皮塞(并用拇指压住),在试管底部

稍微加热,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待反应结束,装置完全冷却后,注射器内的水进入具支试管的体积约为试管容积的。若进水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个即可)
  2. (2) 整个实验过程中,活塞的运动方向为
  3. (3)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是
某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甲)进行了 改进,设计了图乙(选用容积为4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的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对比分析下面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乙实验操作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把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刻度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 (2) 乙实验中,注射器活塞最后将停止在约mL刻度处。
  3. (3) 对照甲实验,你认为乙实验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
关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请回答。
  1. (1) 图中A器材的名称是
  2. (2) ⑥至⑩器材中不需要有 (选填序号)
  3. (3) 小明组装发生装置时,要让试管口略向(选填“上”或“下”)倾斜。
  4. (4) 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瓶气口时,没有复燃。原因可能是(选填字母)。

    A.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前没有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B.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进行收集

    C.导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

    D.收集前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自然降雨时若发生电闪雷鸣,空气中就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①N2+O2 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若自然降雨不足时,可采用人工降雨的技术增加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在0℃以上的暖云内撒播盐粒,盐粒会吸收水分,使其周围的小水滴向它靠拢,迅速变成大水滴,最后成为雨滴掉下来。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 (1) 反应①②都属于(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 (2) 在N2→NO→NO2→HNO3的变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逐步(选填“升高”或“降低”)。
  3. (3) 人工降雨技术应用的原理是____(填字母)。
    A . 使云中的小水滴凝聚成大水滴 B . 促使地面水分蒸发以增加云量 C . 使云的高度上升以降低其温度
  4. (4) 实验室里制取一氧化氮时,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填序号)。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实验活动:

图片_x0020_973

  1. (1) 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若红磷不足可能会造成氧气含量的测量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2. (2) 图2为图1的改进装置,图3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2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实验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点前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B .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 . 二氧化碳用来灭火——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D . 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下列图像符合描述情况的是(    )

A . ①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MnO2质量发生的变化 B . ②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并向a试管中放人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 . ③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 . ④表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