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空气与氧气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收集氧气时可用法,又因为氧气溶于水,收集它时可用法.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法收集.收集到气体的集气瓶要放在桌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 . 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 .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2015年6月1日晚,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客船在长江中游遇龙卷风翻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力抢救,从翻沉客船中成功搜救出幸存者.说明沉船内残存空气中的氧气,具有的用途是(  )

A . 作还原剂  B . 作保护气 C . 供给呼吸 D . 支持燃烧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B .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 .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 . 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都能发生,其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 葡萄糖+氧气→水+二氧化碳 B .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 镁+氧气→氧化镁 D . 氢气+氮气→氨气

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 (2) 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

  3. (3) 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瓶中放水的作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瓶中放水的作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 . 酒精灯 B . 铁架台 C . 试管 D . 天平
下列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 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B . 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C . 收集气体时,先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再收集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贴试管外壁,再把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1. (1) 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
  2. (2) 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3. (3) 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4. (4) 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5. (5)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时,再开始收集.
  6. (6)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放在实验桌上
  7. (7) 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过滤操作中用玻璃棒引流 B .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该装置中,固定仪器时的一条主要注意事项是
  3.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要 。

  4. (4)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移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②①③④⑥⑤ C . ②①④③⑤⑥ D . ②①④③⑥⑤
  5. (5) 若使用B装置来进行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6. (6) 经查资料可知,NH3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来制取NH3 , 选用装置作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装置来收集NH3 , 理由是
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如果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

A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毒气体 C . 图中有一种单质和三种氧化物 D .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细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小明同学通过家庭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用一个有刻度的去底带塞子的瓶子,塞子上插入温度计和粘有“暖宝宝”贴片的铜丝,将瓶子置于水中密封。查阅资料发现:

Ⅰ.“暖宝宝”贴片内含有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物质,可在空气中吸收氧气发生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2+H2O=2Fe(OH)2;"暖宝宝"贴片吸氧能力强,放热迅速。

Ⅱ.空气中氧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封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温度、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有关,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小、质量变大都会引起气体压强的增大。

  1. (1) 小明按照“气密性检查”的思维模型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了检查,如下表:

    思维模型

    ①构建封闭体系

    ②改变气压

    ③观察现象

    ④得出结论

    检验过程

    将瓶子放入水中,盖好瓶塞

    将瓶子向下压或用手捧住容器

    观察到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2) 实验开始后,发现瓶子内的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请分析液面下降的原因:
  3. (3) 实验结束后液面停留在略低于40的刻度下方。小明认为应当调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内外液面相平再读取刻度,请分析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什么? 。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果肉上也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查阅资料】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氧化酶)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验证,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填字母编号)试管中的苹果“生锈”。

【得出结论】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氧化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原因是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分析该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 该反应中的物质都为氧化物 C .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 . 该化学反应为2H2O2 =H2O+O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A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写出两点)
  2. (2) 科学兴趣小组对甲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如图乙所示(选用容积为45ml的18mm*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的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改进实验(铁架台略去)中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数据;③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④将少量红磷平放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应是(填序号)

  3. (3) 经过上述正确实验操作后,可以看到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

    ml刻度处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