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题库

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

A . 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B . 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 . 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D . 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 照相机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 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 . 投影仪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 . 10:21 B . 21:10 C . 12:01 D . 10:51
小明同学身高1.70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角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m,像与他相距 m.
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湖水深5m,小鸟距湖面10m,则小鸟的像到湖面的距离为(   )
A . 5m B . 10m C . 15m D . 20m
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合实际,它是(   )
A . 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 . 凹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C .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D . 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像的
  2. (2) 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 (3) 记录蜡烛B的位置,用刻度尺在白纸上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s如图乙所示,是cm.通过多次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 (4)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虚”或“实”)像.
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1)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 (2) 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关系,此实验方法叫做
  3. (3) 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蜡烛(选填“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4. (4) 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B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 (5) 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6. (6) 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人笔直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是m。
平静的湖面是天然的镜,桥在湖中的倒影就是桥的像( “实”或“虚”).
如图所示,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

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2) 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3. (3)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
一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1.65 m的小明从镜前3 m处沿直线以1 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2s内小明通过的距离为m;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则其像的运动速度是m/s,像高(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65 m。
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发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

图片_x0020_825738999

作出图中物体 在平面镜 中所成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

图片_x0020_100022

              
  1. (1)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 中所成的像

  2. (2) 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感线的方向及小磁针的 极。

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1. (1) 图甲中,小明站在路灯(可看作点光源)下,请画出小明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范围;


  2. (2) 图乙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3. (3) 图丙中,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镜中视力表的像是(选填“光的反射”或“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设计和进行实验

  1. (1) 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要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成像,而且 ______ (只填字母代号)。
    A . 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B . 玻璃板比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C . 蜡烛经玻璃板可成实像 D . 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2. (2) 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两根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
  3. (3) 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放有蜡烛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4. (4) 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 (1) 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
  2. (2) 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3. (3) 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选填“甲” 或“乙”)的一侧观察;
  4. (4) 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 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5. (5) 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