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物态变化 知识点题库

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1. (1) 错误的数据是℃.
  2. (2) 该物质凝固后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
  3. (3) 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
右图是扬州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 B .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 C .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 (1)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要热,处于状态,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 (2) 从图像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了(选“高或低”)
  4. (4)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如图所示,小燕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 (1) 如图甲所示是小燕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填写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④铁圈B和石棉网

  2. (2) 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6.8

    98

    98

    98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3. (3) 小燕测得水的沸点是℃,低于1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 (4) 图(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在1.5min时产生气泡的情形.
关于汽化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B .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 . 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 D .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它的温度不变
下列关于沸腾和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 . 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C .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 . 蒸发和沸腾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有两种固体A和B,其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A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固体A在第6分钟的状态是(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由图象可知在3到6分钟的过程中,在吸热的固体是(选填“A”、“B”或在“A与B”)。

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现象。在碘锤的上方的凹槽中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凝重的霜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这种材料能起作用的原因是(     )
A . 材料坚硬,不怕热 B .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 . 材料不传热 D .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
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200℃,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
A . 氮、氨 、氧 B . 氮、氧、氨 C . 氨、氧、氮 D . 氨、氮、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B .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需要吸热 C .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需要放热 D .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

图片_x0020_293281081

  1. (1) 如图甲组装器材时,铁圈、石棉网、温度计和烧杯四个中最后固定高度的是, 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应适当将(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 (2) 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水的沸点是℃,若器材完好,且操作无误,则该处的大气压可能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0

    85

    89

    96

    98

    98

    98

  3. (3) 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沸腾(选填“正在”或“还未”)。
  4. (4) 如图丁所示,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烧杯中持续加热,始终观察不到试管中的水沸腾,原因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化学能并转化为内能的装置 B . 看上去晶莹剔透的玻璃是非晶体 C . 当燃料没有完全燃烧时,其热值较小 D .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夏天,天气炎热,经常出入空调房间时,也很容易引发感冒症状。当我们发烧时,经常将沾水的毛巾敷在额头,这是利用的原理来达到降温目的的。冬天,为了防止蔬菜冻坏,经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的原理保护蔬菜的。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白露:天气转凉,路凝而白。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水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 C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 大雪:降雪增多,渐有积雪。雪的形成需要吸热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 .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 .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D . 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常因为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试着用物理知识解释眼镜起雾的原因。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 (1) 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2. (2) 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
  3. (3) 小冬用该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线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  ;
  4. (4) 两次实验绘制的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把锅内热水中刚煮熟的鸡蛋捞起来,直接用手拿鸡蛋会感觉很烫,一会儿蛋壳上的水干了后,会感觉鸡蛋(选填“更凉”“一样烫”或“更烫”);用大小相同的力去转动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同样大小的生、熟两个鸡蛋,先停止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