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知识点题库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B . C . D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根据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反应原理】

  1.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装置】

    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 (2) 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选填字母序号,下同),气体收集装置为
  3. (3) 【问题探究】

    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对药品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不到氧气,可能的原因是

  4. (4) 【实验反思】

    在清洗试管中的反应物残留物时,有的同学发现水溶液出现紫红色,有的发现水溶液呈墨绿色(锰酸钾溶于水所致),且同时有黑色的粉末状固体.你对水溶液出现紫红色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为了分离、回收反应残留物中的黑色粉末状固体,需对混合物溶液进行过滤.过滤操作时,需将圆形滤纸折叠.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选填“甲”或“乙”).

    甲:A→B→C       乙:A→B→D

  5. (5) 有同学发现,不慎将高锰酸钾粘到了手上,会留下一时洗不掉的褐色斑痕.老师说,这是高锰酸钾氧化作用对皮肤的腐蚀所致.

    针对这个案例,在实验前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

  6. (6) 【课外延伸】

    一同学上网查阅,知道高锰酸钾还有其他用途.如用板材装修的新房内,往往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甲醛引起.可用下列反应来测定甲醛(用R表示)含量是否超标:

    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试确定R的化学式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A . 物质丙一定是化合物 B . 反应过程中,乙、丁的变化质量比为87︰36 C .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分解反应 D . 若甲、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则反应中甲、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煅烧,变量 y 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则变量 y 可表示的是(   )


A . 产生气体的质量 B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 . 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D . 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 (1) 若溶液是稀盐酸,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所用的金属可能是______。
    A . Mg          B . Zn         C . Cu        D . Ag
  2. (2) 若溶液是CuSO4溶液,金属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下图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体现了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②上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的质量

  3. (3) 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的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
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 (1) 纤维素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2. (2) 发电厂将秸秆粉碎压缩成颗粒,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如果直接在农田中燃烧秸秆的主要危害是
  3. (3) 将秸秆还田,可作为农家肥料,但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施用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填标号)。

    A KNO3            B CO(NH2)2            C NH4NO3            D NH4H2PO4

  4. (4) 以秸秆为原料可生产出可降解塑料餐盒;该塑料属于(选填“合成有机高分子”、“天然有机高分子”、“合金”)材料
  5. (5) 利用秸秆可生产乙醇,加入到汽油中制成乙醇汽油。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如下反应C6H12O6 2C2H5OH+2X↑,则X的化学式为
  6. (6) 在农村,秸秆曾经作为燃料广泛使用,但秸秆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可以推广使用下列哪些能源替代秸秆作燃料

    A 沼气                    B 天然气(或液化气)        C 太阳能

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 图片_x0020_12537217 淀粉+O2 , 则生成的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葡萄糖的化学是为 C6H12O6 , 每个分子是有个原子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写出算式并计算),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 (1) 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通过对比(填a、b或c)可知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通过a与b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集气瓶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处的现象时,可获知氮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3. (3) 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时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
X物质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为原料按下列反应Sb2O3+2H2O2=X+2H2O可制取X物质。试确定X的化学式(  )
A . Sb2O5 B . SbO2 C . HSbO3 D . H3SbO4
将12.5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7.7g。
  1. (1) 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 (2) 计算反应前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好。
  1. (1) 鉴别某上衣是羊毛还是合成纤维,可采用的鉴别方法是
  2. (2) 液氨可替代氟利昂成为冰箱的致冷剂。从微观角度分析,氨气能压缩成液氨的原因是
  3. (3) 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4. (4) 84 消毒液(含 NaClO)与洁厕灵(含 HCl)不能混用,因为它们接触后会反应产生一种有毒气体 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 X 的化学式是
  5. (5) 化学可以指导人们均衡营养,在某品牌三鲜包子的配料中含有虾仁、瘦肉、鸡蛋,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A是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B . 图B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C . 图C是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D . 图C是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物,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 . 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 C .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

  1. (1) 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
  2. (2) 烧杯中铁粉的质量是多少?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A . A   B . B   C . C   D . D
         
  1.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要求,到2035年纯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有效提升节能减排水平。燃料电池的燃料可以是氢气(H2)、甲烷(CH4)、甲醇(CH3OH)等,氧化剂一般是氧气或空气。

    ①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试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现在的汽车排气管上都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如下图),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NOx)转化为对环境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若其中的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CO+2NOxN2+2CO2 , 则此时反应物NO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③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再次证明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相关,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若用用铁和硝酸铜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制碱” 生产过程涉及到Na2CO3、NaHCO3、NH4Cl等物质,Na2CO3和NaHCO3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Na2CO3的溶解度是

    ②在t1℃时,NaH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③在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 Na2CO3固体粉末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宋代画家王希孟绘制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画,其中使用了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的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石青和石绿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石青的主要成分是2CuCO3·Cu(OH)2 , 石绿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 , 都可以称为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CuCO3·yCu(OH)2

【实验探究】

  1. (1) 如图所示,取少量2CuCO3·Cu(OH)2粉末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变黑,烧杯中溶液变浑浊。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3·Cu(OH)2+2CO2↑+H2O,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取少量CuCO3·Cu(OH)2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拓展提升】

    为测定某种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xCuCO3·yCu(OH)2]的组成,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说明:夹持仪器已省略,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实验中每一步吸收都是完全的)。

    步骤1:连接好装置并

    步骤2:装入药品。

    步骤3: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

    步骤4: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步骤5:点燃酒精灯,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

    步骤6: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

    步骤7:熄灭酒精灯。

    步骤8: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4. (4) 【实验分析】

    步骤3和步骤6的操作相同,但作用不同。请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简要分析步骤3和步骤6的作用:

  5. (5) 若碱式碳酸铜已完全分解,实验后装置C增重4.5 g,装置D增重4.4 g,则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表示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足量的锌和铁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与其同等质量、同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 C .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D . 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滴加中硫酸铜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