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知识点题库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 . 大于铁丝的质量   B . 小于铁丝的质量   C . 等于铁丝的质量   D . 不能确定
以下是小刚对水的净化的探究。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170076578

  1. (1) 河水是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操作①的名称是,操作后观察发现液体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2. (2) 操作②应选用下图中的装置(填写装置序号)。

    图片_x0020_1872109351

  3. (3) 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则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把11.2克Fe粉加入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中Cl-的质量为7.1克,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大”、“减小”或“相等”);原混合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为g。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B . 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D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用于分离二氧化锰和水 C . 点燃酒精灯 D . 检查气密性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量取5.5mL液体 C . 过滤 D . 稀释浓硫酸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 其它成分忽略不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水垢中Mg(OH)2的含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试计算:

  1.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克。
  2. (2) 该水垢样品中Mg(OH)2的质量分数。
称量3g铁样品放入烧杯中(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量取150mL稀盐酸分三次加到盛有铁样品的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50

50

5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请计算:

  1. (1) m的数值
  2. (2) 此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到0.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待测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的质量为100g B . 乙可能是化合物 C . 在该反应中丙一定是催化剂 D . 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7:8
2021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自来水厂常用Ca(ClO2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 . 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主要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 . 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 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在反应A+2B=3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2:17,当6.4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9.6gC,则D的质量为(   )
A . 0.2g B . 1.8g C . 3.6g D . 4.4g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 . ③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D . ④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砂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人们以砂子为原料,先制成粗硅,然后提纯制成高纯硅,再用高纯硅制造集成电路。生产粗硅的化学反应如下:
  1. (1) 二氧化硅中硅、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比)。
  2. (2) 该反应中生成的Si与CO的质量比为(最简比)。
  3. (3) 若所用砂子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为60%,请计算:

    ①200t砂子中的SiO2质量

    ②用200t砂子理论上最多能生成的Si的质量

硝酸(HNO3)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

  1. (1) 氧化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3 + 5O24NO + 6H2O,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 (2) NO在常温下迅速转化为NO2 ,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在方框中补全反应物的微粒图示

  3. (3) 吸收塔中最终生成HNO3 , 其中的氢元素可能来源于原料中的NH3
丁烷是香烟产生的有毒物质,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X +13O2=8CO2+ 10H2O,丁烷的化学式为(   )
A . C4H8 B . C4H8O C . C4H10 D . C4H10O
硝酸(HN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硝酸的主要转化过程如下:

  1. (1) ①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

  2. (2) ③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 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为
  3. (3) ①-④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是化学学科对提升核心素养作出的独特贡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 : 22 B . 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 反应一段时间,只需要增加反应物,不需要更换催化剂、 D . 该反应的研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2021年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集中交付入列,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中国制造”让世界震撼。建造舰艇需要钛、铝等金属材料,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 (1) 铁制品长期露在室外易生锈,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 (2) 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铝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此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生成物“NaAlO2”读作偏铝酸钠,物质分类上它属于(填酸或碱或盐)。
  3. (3) 铝、铁、铜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利用下列各组中的试剂,不能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_。

    A Al、Cu、FeSO4溶液                    B Fe、AlCl3溶液、CuCl2溶液

    C Al、Fe、Cu、HCl溶液                 D Cu、Al(NO3)3溶液、Fe(NO3)2溶液

  4. (4) 我国南海贮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海底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和天然气相同。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得食盐、纯碱等多种物质。
  1. (1)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

    上述过程得到的粗盐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 (2)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化学家侯德榜一直是我们国人的骄傲,他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是指纯碱 B . NaHCO3可用于发酵粉的制作 C . 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 . 向饱和食盐水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目的是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 (3) 实际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常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该样品混合物15g,将其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放出的气体质量与滴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加稀盐酸200g(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冬奥会火炬中的高科技

奥运圣火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圣火传递则是奥运会召开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当我们看到火炬“飞扬“时,最吸引大家的应该是它绚丽的外观和惊艳的设计。火炬的“高颜值”与它动感的造型关系密切,它是由两条“飘带”组成,银白色的部分被称作外飘带,红色的部分被称作内飘带,两条飘带相互缠绕,向上飘舞,激情昂扬!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飞扬”火炬采用的燃料不是传统燃料丙烷(化学式为C3H8),而是氢燃料,可以说“外有颜值,内有科技”。

为保证火炬传递万无一失,设计之初科学家就提出在极限低温零下40℃时火炬燃料依旧能稳定燃烧的要求,合金储氢方案才能做到、丙烷燃料方案是无法很好做到的。

飞扬火炬的外壳是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材料制作而成,也是世界首创。密度只有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6至7倍,轻而强是碳纤维最大的特点。碳纤维本身可以耐高温,但在有氧环境下,高温的碳纤维会与氧气产生燃烧反应,这是一件很棘手的难题。项目团队的碳纤维专家提出了采用陶瓷基前驱体作为基体树脂及陶瓷化成型技术,使树脂能在高温条件下可转化为“陶瓷”,使火炬碳纤维外壳在规定燃烧时间内不燃烧,最终达到轻质、耐燃烧的目的。

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 (1) 从外观上看,北京冬奥会火炬是由组成:
  2. (2) 丙烷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 (3) 火炬“飞扬”采用的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飞扬火炬外壳所用的碳纤维是(填“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火炬外壳应该具备的性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