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 知识点题库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你若善于观察,就会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发现问题】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于是小强又将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 (1) 小强做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
  2. (2) 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

    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写出CO2与CaCO3和H2O反应生成Ca(HCO3)2的方程式

  3. (3) 此外,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提出了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Ca(HCO3)2受热能否分解?

    【查阅资料】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设计方案】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来加热Ca(HCO3)2 , 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倾斜,目的是

  4. (4) 【实验过程】小强在实验室找到一瓶Ca(HCO3)2粉末,取少量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口附近有小液滴产生。据此,小强得出结论:Ca(HCO3)2受热能够分解。

    【反思评价】①小波认为小强的实验不能证明Ca(HCO3)2受热一定分解了,小波的理由是

    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热过程中有CO2产生。

    选用试剂

    实验操作方法

    预想实验现象

    结论



    澄清石灰水

    取适量Ca(HCO3)2粉末于试管中进行加热,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CO2生成

  5. (5) 小红发现 CO2与CaCO3和H2O反应生成Ca(HCO3)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与Ca(HCO3)2受热分解的方程式在形式上近乎相反,于是联想到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也有类似情况,进行了如下课后小实验:

    ①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

    ②将第①步实验得到的溶液置于酒精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则下列选项中与小红进行的①②两步实验中石蕊溶液颜色变化情况相符的是(选择序号填写)

    A. 紫色→红色→无色          B. 红色→紫色→无色 

    C. 红色→紫色→红色          D. 紫色→红色→紫色

    写出小红第①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红第②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反应(反应类型)。

李一丁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且能获得成功的是(   )
A . 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 将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点燃,以除去CO C . 将混有O2的CO通过灼热的CuO,以除去O2    D . 根据H2、CO、CH4三种气体燃烧产物不同将它们区分开来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 (1) 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2. (2)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该方法属于变化。
  3. (3) 因为氮气,所以可充入食品包装较内用于防腐。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1) 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氧化而变质;还有一些商品如薯片、蛋糕等在包装时则充入(填名称)以延长保质期。
  2. (2)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和氧气发生反应还能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实验室里,把点燃的镁带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镁带继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 . 一氧化碳    B . 可吸入颗粒物   C . 二氧化碳    D . 二氧化氮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 (1) “山更绿”离不开绿色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2. (2) “水更清”就得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 . 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 B . 为保护好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 . 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 D . 为了改善水质,可向其中加入大量的消毒剂
  3. (3) “空气更清新”需要监测防治大气污染。①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有 (填字母)。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可吸人颗粒物   

    D.稀有气体

    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相符的是

    A.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 

    C.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

从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过滤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B . 用甲醛溶液作肉类食品的保鲜剂 C . 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 . 适量服用含Al(OH)3的药剂治疗胃酸过多
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 (1) 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的化学性质
  2. (2)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

    ①下列食品中富含糖类的是(填序号,下同)。

    A.鸡蛋       B.馒头        C.蔬菜

    ②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补充一些含元素的食品。

  3. (3)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_____。
    A . 食用霉变的花生 B . 倡导青少年不吸烟 C . 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4. (4) 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填名称)。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图片_x0020_1543975435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

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②③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⑤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鉴别它们可选择的试剂是,发生的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它们的研究:
  1. (1) Ⅰ 空气污染及防治:据环保部门报告,入秋以来我省13市均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可吸入颗粒物         D 二氧化硫

  2. (2) 专家提醒市民,出行最好带口罩,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3. (3) 在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中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填“好”或“差”);
  4. (4) 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
  5. (5) Ⅱ 探究水的净化:同学们在黄海边旅游时,用瓶装了些海水带回实验室,仿照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按照图1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因含大量氯化钠而略带咸味,氯化钠由构成(填粒子符号)。

  6. (6) 一些村庄的饮用水是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取适量地下水,加入并搅拌,若观察到水中起浮渣,则证明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是(填“硬水”或“软水”)。
  7. (7) 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查阅资料时发现,目前许多旅游景点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填操作名称)。
  8. (8) Ⅲ 揭密水的变化: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请根据下图水的两种变化和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3属于变化,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9. (9) 图4电解水实验中,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填序号)环节。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设计并进行实验       D 表达与交流

  10. (10) 图4对应于图5中的(填“甲”或“乙”)变化,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2017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符合该理念的是()
A . 塑料制品很便宜,用完就扔 B .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C . 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 . 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473282172

  1. (1) 实验一为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当观察到时,停止加热。
  2. (2) 在实验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3. (3) 由实验三可知A为电源的极,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水是由组成的。
请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 (1) 有白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2. (2) 实验室加热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
  3. (3) 碱式碳酸铜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受热可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 (2) 实验B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
  3. (3) 实验C通过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结论,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 (4) 实验D中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氖气通电时发红光——用作霓虹灯 B .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 C . 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作燃料 D .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裁玻璃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 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C .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D . 以露天焚烧方式处理废弃秸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B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 C .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D .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在空气中高温煅烧黄铁矿的主要反应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SO2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B . S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C . X的化学式是Fe2O3 D . FeS2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为7:8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 铜粉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 .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 .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 .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