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 知识点题库

化学在材料、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 (1)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化学式是CH4•8H2O,在温度升高时会释放出甲烷。

    ①甲烷属于(填序号)。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氧化物

    ②甲烷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有

  2. (2) 石墨烯(化学式为C)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新型材料,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①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硬度比金刚石小     

    C.能够导电和导热

    ②将甲烷(CH4)在铜基体上高温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同时碳原子会沉积吸附在铜的表面连续生长成石墨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探究物质组成的奥秘

元素之义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古希腊学者提出复杂的物质世界是由“水、木、火和空气”四种基本成分组成的。

I.空气是元素吗?

  1. (1) 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将磷放在密闭钟罩内的水面上方燃烧(如下图所示),产生白烟(成分为五氧化二磷),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钟罩内水面大约上升,被消耗的气体是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能否用碳代替磷进行实验,为什么?,舍勒接着把一支燃着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空气里,蜡烛立即熄灭了。舍勒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上述实验证明空气是可分的,因此,空气不是元素。

  2. (2) II.水是元素吗?

    【实验探究】

    1781年,英国科学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将氢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点燃后能生成水,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水通电时能分解。上述两个实验说明,水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①下图为电解水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放在玻璃管a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玻璃管a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放在玻璃管b

    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玻璃管b上方收集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不是水蒸气

    ②实验表明,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该化学变化,由此可见,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

    老师指出,该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小组同学通过填写物质的构成及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图,理解了老师的说法。请将下图填写完整。①

  3. (3) III.木和火是元素吗?

     “木”(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主要成分为CO、H2、CH4)、木焦油、木炭等,这种生产方式化工生产中称为干馏,由此判断“木”(填“是”或“不是”)元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干馏与蒸馏的区别是。“火”不属于物质,因此,“火”不是元素。

  4. (4) IV.元素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本上元素的概念是:“把……的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其中 “一类原子”包括

    A.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的所有原子 


    B.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的所有原子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所有原子

  5. (5)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重水(D2O)分子中的重氢原子(符号“D”)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氢原子和重氢原子是否都是氢元素的原子,为什么?。从宏观的角度看,重水是由(填名称)组成的。
  6. (6)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下图为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元素密码—元素周期表

  7. (7) ①自元素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已发现元素的排列规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排列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下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空白部分被墨水沾黑,图2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②结合图2分析镁原子不显电子的原因

    ③图1中空白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用R表示该元素,则R与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对下列物质的应用判断错误的是(     )
A . 稀有气体做霓虹灯    B . 用氧气进行食品保鲜    C . 金刚石做饰品    D . 二氧化碳制化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红色火焰产生 C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由集气瓶倒进烧杯中 D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热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要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 C .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 . 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
现有①洁净的空气  ②高锰酸钾  ③水银  ④氯化钠  ⑤二氧化氮  ⑥氮气  ⑦食盐水  ⑧冰水共存物  ⑨液态氧,共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捞鱼河的水 B . 硫酸铜溶液 C . 冰水混合物 D . 干净的空气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 . 氧气可用于冶炼钢铁 C . 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 . 氮气可以用来做燃料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 . 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利用红磷燃烧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也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化合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奇妙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空气中却不能没有二氧化碳,因为它是原料之一。
  2. (2)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A .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 . 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 .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 (3) 空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增加所导致的后果称为,于是科学家提出我们应该提倡低碳生活,你认为下列措施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A  上班坐公交车或骑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B  大量砍伐树木建造房屋

    C  用太阳能烧水             D  纸张双面使用

  4. (4) 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广泛,例如: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
  5. (5) 现有两瓶等体积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实验用品能够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有(填序号)。

    ①带火星的木条    ②燃着的木条    ③水    ④澄清石灰水    ⑤紫色石蕊试液

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营养和能量。饼干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的物质是。面包变质与空气中有关的物质是,将氮气填充在包装袋里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其原因是。请你再列举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一个事例

图片_x0020_100011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片_x0020_1059275068    B . 比较气体中CO2含量 图片_x0020_2115847267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图片_x0020_34489334     D .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图片_x0020_1851155054
某组同学按图 1 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足量的红磷、木炭放入集气瓶中燃烧,采集数据如图 2、图 3。

图片_x0020_421215254

注 1: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瓶内初始气压,p1和 p2是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时瓶内的气压;

注 2: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所占的体积成正比。

  1. (1) 反应开始时瓶内压强瞬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2. (2) 图 3 中,p0与 p2几乎相等是因为
  3. (3) 图 2 中 p1的理论值应是 (用 p0表示)。
  4. (4) 由图 3 压强关系 p2 ≈p0可知, (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 (5)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药品时,从生成物角度出发,我们应该考虑的是
物质的分类:

①空气; ②冰水混合物; ③氮气; ④二氧化碳; ⑤铁水; ⑥矿泉水;  ⑦液氧;⑧氧化镁; ⑨氯化钠; ⑩酱油,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 体积 B .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D . 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 (1) (一)甲图是小轩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点燃红磷,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 (3) 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少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原因是(写一条);
  4. (4) 反应结束后,剩余气体主要是N2 , 由此可以推测N2的性质是(写一条);
  5. (5) 红磷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
  6. (6) 若将红磷改为镁条,发现进入的水超过集气瓶体积70%,可能原因是
  7. (7) 将红磷换成炭粉,实验不能成功,若提前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却可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请推测氢氧化钠具有性质;
  8. (8) (二)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小林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量筒内加入100毫升水。

    ③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毫升。

    根据乙图装置,小林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优点是

下列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 .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 . 干冰 冰水混合物 B . 火碱  清新的空气 C . 盐酸 四氧化三铁 D . 硬水 澄清石灰水
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 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B . 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C . 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 向等质量的Mg、Al、Fe粉末中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
化学与工业、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工人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B . 食物的腐烂、水的沸腾、石油的炼制、烧碱的潮解都是物理变化 C . 吸烟是不良嗜好,烟气中的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危害健康 D . 《梦溪笔谈》中描述的“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