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   )                                 
A . 西晋灭蜀 B . 西晋灭吴 C . 西晋代魏 D . 少数民族的内迁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 北方战乱频繁 C .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 南方经济发达
借助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仔细阅读年代尺,下列对①②③④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②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③繁荣、开放与革新                 ④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

A . 由南向北 B . 由北向南 C . 由东向西 D . 由西向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 (2) 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

  3. (3) 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启示?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 . 齐、宋、梁、陈 B . 陈、齐、梁、宋 C . 梁、宋、陈、齐 D . 宋、齐、梁、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选项是

    A、

    B、

    C、

    D、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发展可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淝水之战对于东晋来说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此战的影响是(  )
A . 东晋统一了全国 B . 东晋收复了北方 C . 解除了北方威胁,为南方发展创造了条件 D . 东晋也因国力消耗过大而亡国
我国现在的南方经济发达程度要强于北方,而五代以前我国一直是北方经济发达程度强于南方。开始发生这种变化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开发。请你回答:
  1.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影响?
  3. (3) 现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你能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中获得哪些关于经济建设的启示?
据史料记载,公元313-450年间,北方南迁的人口达90万人,占北方原有人口的1/7。此现象(    )
A . 推动北朝科技的繁荣 B . 巩固了西晋的统治 C .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 . 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下列关于东西两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东晋政权结束于武将手中

③东晋灭亡后南朝开始  ④西晋的统治者是司马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 . 社会动荡不安        C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 丝绸之路开辟
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的都城是(   )
A . 洛阳 B . 建康 C . 临安 D . 宁波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发展经济是历朝历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了反秦战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西汉初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残破不堪。

材料二: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三: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以上三则材料据《中国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四:(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面对材料一中经济残破不堪的局面,汉初统治者采用什么政策?
  2. (2) 材料二中的汉武帝所铸之币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说说它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状况。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唐、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情况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 (3) 这对我们当前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 . 三国 B . 西晋 C . 东晋 D . 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民族迁徙,频繁又复杂。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如图)。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西汉《史记》译文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四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人教版七上历史课本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战役是什么?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政权?
  2. (2)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上述改革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但在科技文化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列举这一时期在农业科学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交融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营西域】

材料一:

左图为轮台古城遗址,西汉时称乌垒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泰玉克的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开发江南】

材料二:秦汉时期,广大的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火耕水将”、“人无牛犊”的落后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口大量移入和汉族政治中心南迁,广大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然成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其繁荣程度堪与西汉关中地区相比。

—摘编自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民族融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 (1) 材料一中的“西汉正式在此设官”指的是哪一官职的设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这一官职的设立产生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原 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产生的历史影响。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

(2年)

西晋

(280年)

唐代

(742年)

北宋

(1102年)

南宋

(1208年)

明代

(1460年)

清代

(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

材料出处

项目一:

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

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

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