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

下。                                                      

──南朝 《宋书》

  1. (1) 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 (3) 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下列六朝时期的城市中,属于新崛起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是(    )

①京口 ②广州 ③鄮县 ④余杭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迁都洛阳导致游牧血统的统治阶级中汉族影响得到了发展……自从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统采纳的汉化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发展。……鲜卑贵族和汉族望族之间的通婚受到了鼓励。——[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1. (1) 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

  2. (2) 材料一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所推行的汉化措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汉化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 (4) 从材料二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 .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等 C . 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      D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⑤东晋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②③④
东晋王朝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它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关于这个王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由司马睿在王导等南北贵族的支持下建立 B . 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北方的前秦 C . 江南得到开发,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书圣王羲之和画家顾恺之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条件 B . 统治者施行仁政 C . 水利设施齐全 D . 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史记·货殖列传》所描写江南地区因为地广人稀,土地垦殖常常采用火耕水耨(一种原始料种方式)。但这种局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改变,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C .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D .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人口增多 B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 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餐桌上除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 . 南方人口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其政治上的原因在于(    )
A . 北方人口的南迁 B . 社会比较安定 C . 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 . 自然条件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请根据下列两部作品比较一下。

材料二: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三: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材料四:到西晋十六国特别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经“永嘉之乱”、“候景之乱”,南来的中原以至江淮人士增多了……其中潮州的归湖采风岭一带……向西南延伸至潮州城,再经揭阳地都、曲溪、仙桥,进入普宁南径以至潮阳铜壶、棉城就形成一道汉人居住线

——《宋代的潮州》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

    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四,下列简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5.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潮州市政府提出“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的口号,请你为现在潮州经济发展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A . 北方人民南迁 B .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C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 政治中心南移
“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1.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①:②: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你最欣赏他的哪一项“汉化”措施?什么?
  3. (3)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
  4. (4)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 . 得到大规模开发 B . 自然条件优越 C . 人口数量增加 D . 社会环境安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局面,这反映了(   )
A . 南方经济的发展 B . 北方人口的南迁 C . 江南气候的温润 D . 沅水之战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10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2. (2) 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与材料三之间的联系有哪些?
  3. (3) 举例(至少两个)说明材料三中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之一的江门的发展献言献策。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中①处政权名称是(    )

A . 东晋 B . 前秦 C . D .
《晋书·食货志》记载:“(江南)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据此东晋后期(   )
A . 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迅速 B . 大批北方人民南迁 C . 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 .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下图文材料说明(    )

A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 .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