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
A .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 .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 .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草木皆兵  ④揭竿而起  ⑤风声鹤唳  ⑥斩木为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④⑤⑥ D . ②③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 (2) 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 (3)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 (4)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材料二:【八姓入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上下载

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以上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描写的是什么时期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指的什么?

  2. (2) 材料二告诉我们,“八姓入闽”对福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答两个条件即可)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南地区的开发的重大意义。

  5. (5) 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地区陷入长期战乱,中原汉族被迫南迁,如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原汉族南迁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 国 家统一完成 B . 北方民族融合 C . 专制统治加强 D . 江南经济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的生产工具先进 B . 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C . 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D . 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矛盾篇】

材料一: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79页

【战争篇】

材料二:见下图

【融合篇】

材料三:表格中的材料来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73页

规定

汉化措施

鲜卑旧俗披发左衽,妇女冠帽、着夹领小袖短袄,孝文帝下令禁止穿鲜卑服

鲜卑姓氏多是二三字的复姓,孝文帝下令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共改变了118个复姓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卢、崔、郑、王、李之女为后宫妃嫔,又下令五个皇帝分别娶李、郑、卢姓汉人之女为王妃。

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仍说鲜卑语,一律降爵黜官。

材料四: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体现了民族的融合。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
  2. (2) 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这场战争的特点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措施,并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 (4)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
  5. (5)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 (1) 据材料一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 (2) 材料二方框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 (3) 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 (4) 材料四反映西晋末年的历史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 . 秦朝末年 B . 西汉末年 C . 东汉末年 D . 西晋末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13

图1《丝绸之路》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14

图2 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

  1. (1) 写出材料一中A、B两地当时的名称。

    A:;B:

  2. (2)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外贸易还有哪一条重要通道?哪一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 (3) 材料二反应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哪一原因?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 (4) 据材料一、二,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②社会相对安定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魏晋南北朝史》中记述西晋以来:“南方灌溉、贮水、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地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

①西晋以来国家长期统一    ②南方自然条件更加优越  ③北民南迁增加了劳动力

④先进的劳动技术传入南方  ⑤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两宋时期,关于我国的经济格局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北方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经济重心在北方 B . 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C . 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D . 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南方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辽的统治之下。这以后北方相继有金、元的统治,西北有西夏。……北方的劳动人民流亡到南方,加上政府垦荒的政策,南方的田土得到开辟。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下》

材料二: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破坏较小。

——部编课本《历史七下》

材料三: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四: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南宋)

 阅读材料,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 (2)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材料三示意图中的哪个位置(填字母)?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 (3) 归纳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他奉命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余年,始终不忘使命……他后来回到汉朝,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材料三、读右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文帝的改革成功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方向?这一人口迁徙有什么重要意义?
  4. (4) 材料四中的孝文帝是哪个政权的政治家、改革家?据材料四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5. (5) 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下列各项内容来自于某历史公众号推送的一个学习资源包(   )

①论文:《我国古代北方作物在南方的推广》

②图片:《南朝青瓷莲花尊》

③视频:《北民南迁与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

④地图:《东晋形势图》由此可知,该期推送的历史专题是

A . 农业的进步 B . 政权的更替 C . 江南的开发 D . 贸易的发展
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南朝时,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在(    )
A . 长安 B . 咸阳 C . 建康 D . 洛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江南)之地,地广人稀,以种稻捕鱼为生活来源,有的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地步……大多数人家没有积蓄很贫困。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这里的国家真是繁荣昌盛……土地广阔肥沃,百姓勤劳耕作。一年丰收,就能使很多郡县不愁吃喝。……渔业,盐业和矿业都很发达,能够供应各地需求;丝绸布匹产量很大,能够让天下老百姓都穿上衣服。

——《宋书》(注:宋,指南朝的宋)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四:

  1. (1)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 (2) 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四示意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哪一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再写两条)江南地区的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4. (4) 下图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面貌,从中可以得出的主要信息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
A . 北京 B . 西安 C . 洛阳 D .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