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点题库

鲜卑 于386年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 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 ,具体内容表现在: 、 

 、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损耗)。──毛.泽东

材料三: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如图)

请回答:

  1. (1) “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 (2) 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是哪项措施。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4. (4) 你认为改革或变法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边有一座塑像,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国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   

  2. (2) 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样的特点?日本通过哪一改革成为了“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4. (4) 判断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谁?他引领俄国抛弃了何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2. (2) 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3. (3) 两个事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综合探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商业)不禁,则技巧之人(手工业者)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游荡求食的人增多)。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谱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问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商君”是谁?他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商君在秦国采取了哪一项变法措施?该措施对秦国有何影响?

  3. (3) 据材料三,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4. (4) 请列举两条孝文帝在习俗方面改革的措施。孝文帝改革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5. (5) 综合以上两个改革,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两千多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多民族”与“大一统”  ④分裂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改革事业的新启程,习.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回顾中外重大改革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改革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

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图一:商鞅舌战图

(二)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三)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材料四: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五: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六: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1. (1) 图一商鞅力排阻挠进行社会改革目的。材料二中看出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原因。

  2. (2) 材料二反映了俄国近代化过程中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改革内容。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3. (3)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实质。从材料四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材料五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北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人民的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

材料四: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材料五: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设计师是谁?

  1. (1)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这次改革的范围?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影响?

  3. (3) 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这次改革发生的地点?

  4. (4) 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兴义市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汉族、白族等26个民族在此居住。历史上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的北方游牧民族是(    )
A . 氐族和羌族 B . 匈奴族和羯族 C . 鲜卑族 D . 氐族和羯族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商鞅变法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孝文帝改革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1. (1) 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 (2) 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请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3. (3) 写出下面三国鼎立形势图中A,B,C处政权的名称。A:;B:;C:

  4. (4) 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写出他改革的重要措施。
  5. (5) 【总结认识】通过对以上历史问题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2018年10月3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承办,和林格尔盛乐博物馆与和林格尔蒙草抗早公司协办的北疆学术沙龙第34期一一探寻北魏拓跋鲜卑在中国历史的地位研讨会在和林格尔县举行。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 .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 . 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D . 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交融 B . 北方人民的南迁﹣﹣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 C . 西晋的短暂统﹣﹣淝水之战 D . 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的发展
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

图片_x0020_697558405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B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魏晋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些信息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 . 民族融合 B . 对外交往 C . 国家统一 D . 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顶洞人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有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以及开朵、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到中原。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材料五: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反映出山顶洞人的交往处于说明状态?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诸侯争霸出现的原因,写出这一时期的霸主两位。争霸及民族斗争给各民族交往带来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道路”指的是什么?这条道路对于人类的交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简要勾画出这条道路。
  4.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说明?对于民族交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各民族在哪些方面进行交流?举出魏晋以来,内迁各民族与当地汉人交流的史实一例。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交融与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营西域]:

材料一: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西汉时称乌垒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域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城“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开发江南]

材料二:秦汉时期,广大的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火耕水褥”、“人无牛犊”的落后水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人口大量移入和汉族政治中心南迁,广大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然成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其繁荣程度堪与西汉关中地区相比。

--摘编自徐臣攀《汉唐时期农耕区拓展研究》

[民族融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1. (1) 材料一中的“西汉正式在此设官”指的是哪一官职的设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官职的设立产生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秦汉到南朝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产生的历史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书》中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理,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材料四:2021年8月,习.平总书记参观《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时说:“土尔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要回到祖国,这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1. (1) 材料一中《魏书》记载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时期怎样的民族政策?举出他在位时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件大事。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了“对西藏实施行政管理”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
  4. (4) 材料四中,习.平总书记评价的是哪件史事?
  5. (5)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