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点题库

先后进谏200多次,深得唐太宗器重的大臣是(    )

A . 魏征 B . 房玄龄 C . 马固 D . 杜如晦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的(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法显 D . 戒贤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下侧的钱币最能说明(    )

A .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向日本学习 B . 鉴真东渡对中日交流做出贡献 C . 古代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 D . 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经义
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秦汉时期创立 B . 隋唐时期走向衰落 C . 依靠家世背景担任高官 D .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制的诞生是下列哪位皇帝的创举(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武则天
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见下表)的理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

A . 唐朝人口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 . 唐太宗统治时期人口未增 C . 武则天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 唐玄宗前期人口有所增长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D .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博物馆承载着悠久历史长河的岁月印记。

材料一:

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内出土了约37400多枚的简牍,称作里耶秦简,其主要记载了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这一发现填补了国内秦汉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被专家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

    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状元卷,是目前大陆唯一殿试状元卷真迹。封面、封底均为全绫装裱。卷首顶天朱书“第一甲第一名”,为万历朱翎钧御书。正文共2460字,精辟阐述了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并附有应试者上三代简历。后列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位等九位读卷官和一位印卷官的职街与姓名。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人民主权、限权政府、联邦和州的分权等原则。该宪法为日后许多其他国家的民主和法治建设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材料三: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成就展的第三部分“改革开放”展厅呈现了1978-2011年间邓.小平和他的同事们开创一条强国富民道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1. (1) 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两项制度。分别说明这两项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将下列示意图补充完整。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至少三项史实说明邓.小平引领中国根本转型的成功探索。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历史上中外政治制度的发展对今天的启示。
“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与哪一制度相关?(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科举制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 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C . 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 .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 促进贞观之治的局面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 加强了民族融合
鉴真东渡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通过对隋朝、唐朝历史的学习,如果对这两个朝代进行了概括,你认为与历史比较吻合的是(        )
A . 中华文明起源 B . 中华民族的繁荣开放 C . 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 . 中华帝国的衰落
学习唐朝历史后,某学习小组归纳了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四个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A . 统治者荒废朝政    B . 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C . 藩镇割据势力膨胀    D . 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袭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常识课

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 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位进士因写了这两句诗而被斩首。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该“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该“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么? 结合所学归纳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一点即可)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行省长官是哪些人可以担任?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用什么方法解决君相之争的?“清朝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其措施是什么?这个措施的实施标志着什么?
  4. (4) 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实行了怎样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朝和辽、西夏、金经过多年的战争后,选择了议和,双方互通贸易,开始出现“人人安居”的局面。

材料三  在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的凝结下,他们从中亚、波斯和阿拉伯东来生根,在坚持其宗教信仰不变的前提下,他们融合中华大地其他民族成分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1. (1) 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议和对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 (3) 据材料三,指出“新的民族共同体”是哪个民族?综上所述,一千多年民族关系的发展史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古代教育公平 B . 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C . 引发了社会政治变革 D . 加强了皇帝的政治专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9—754 年唐朝的人口户数统计表

年代

639年

705年

740年

754年

户数(万户)

300

615

841

918

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

——朱彧《萍州可谈》

材料三: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材料四:“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1. (1) 639—754  年唐朝的人口户数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中“○○○”指的是?将这个工具传播到欧洲的是什么人?
  3. (3) 请说出图货币名称。有什么作用?

  4. (4) 材料四描写的景象,是哪一事件导致了这种惨状?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结合唐朝灭亡的史实,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如果为下列事件确定出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该是(    )

①张骞通西域    ②玄奘西游    ③鉴真东渡    ④郑和下西洋

A . 祖国统一 B . 中外交往 C . 抵抗侵略 D . 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