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点题库

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大运河,大运河的起止点是(    )

A . 洛阳、江都 B . 洛阳、余杭 C . 涿郡、余杭 D . 涿郡、江都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运河的中心在(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余杭 D . 涿郡

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 . 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 . 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 . 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 . 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上述诗句真实地反映了(    )

A . 隋朝的疆域辽阔 B . 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C . 唐朝对外交流广泛 D . 唐朝盛世辉煌景象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 (1)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被称为什么?
  2. (2)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新唐书》中记载“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上述材料说明了日本国名的来历,材料中的“夏音”的意思是(    )
A . 汉语 B . 地方语 C . 日本语 D . 朝鲜语
唐朝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 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前代的基础 C . 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 D . 人民的创造
“自从贵族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中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这句诗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 . 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唐朝时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
A . 朝鲜 B . 波斯 C . 天竺 D . 日本
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但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且在不断地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当时北 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唐朝还先后设置, 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 (2)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与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称“”。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 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却向金求和,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 (3)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常用方法除上述外还有哪些?
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    )
A . B . C . D .
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李自成起义
618年,隋文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错误:

改正:

江淮地区,在唐代以前粮食基本不外调;从唐代前期开始,政府通过漕运陆续从该地区调出大量粮食,甚至朝廷的粮食完全依赖江淮供给。这一状况表明唐代江淮地区(    )
A .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B . 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C . 先进工具获得了推广 D . 地方管理比较严格
文成公主入藏后,为吐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就了历史上民族团结的一段佳话。与她成亲的吐蕃首领是(    )
A . 松赞干布 B . 赤德祖赞 C . 怀仁可汗 D . 渤海郡王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 . 到扬州观看琼花 C . 南粮北运 D . 显示自己的实力
农业兴,天下安,民心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唐朝先后设置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如图所示

宋代海外贸易图 广州十三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对外交往兴盛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从中外交往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到图2对外交往发生变化的原因。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