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题库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 (1) 秦朝在地方管理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2)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什么制度正式诞生?

  3. (3) 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4.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

  5. (5) 东汉名医华佗的哪一项发明被誉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6. (6) 北宋时的哪一项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7. (7) 东晋时期哪一部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8. (8) 清朝时哪一部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9. (9) 唐朝时,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最杰出使者是谁?

  10. (10) 明朝时,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

  1. (1)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由他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是

  2. (2)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

  3. (3) 元朝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写的,让西方了解了中国的富庶。

如果把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归纳为学习单元,恰当的主题是(    )      

A . 昌盛的科技文化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唐朝时期出现的另一盛世局面是什么?
  2. (2) 农业工具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4. (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请再举一例对外交往的史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英国学者李约瑟

材料二: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学者培根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什么时期?请写出古代为中印的友好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两位著名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为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奠定技术基础的重要发明有哪些?哪位湘籍人士对其中的一项重要发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宋代火药武器发达的最重要政治因素是什么?火药武器的传入对欧洲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习.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自古以来,区域间的交流与交往都持续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还保留着纪念他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

——摘编自腾讯周刊

  1. (1) 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贡献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有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唐朝时期采取什么对外政策?请列举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一个事例。
  3. (3)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请以“之旅”的形式为他的旅行命名。

  4. (4) 请你为当今共建“一带一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图中学史

材料一: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材料二:阅读元朝疆域图,请回答:

  1. (1) 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其中最主要的是等国家。
  2. (2) 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元朝是在攻灭哪一个政权后,在哪一年统一全国的?
  3. (3) 元朝时,在地方设立什么机构进行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哪一个朝代?
  4. (4) 元朝时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当时台湾叫什么名称、隶属哪一机构管辖?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宿佛子,共结来源。”这首古诗深深打动了唐朝扬州的一位僧人,使其决心东渡日本弘法。这位僧人是(   )
A . 阎立本 B . 玄奘 C . 鉴真 D . 李白
从古至今,外交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外交、经济外交、人文外交等。对外交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下面我们一起阅读图片,结合本学期的知识积累进行如下探究。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探究一:

    观察图一人物画像,说出他的名字,写出他的主要事迹。

  2. (2) 探究二:

    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为研究佛经,历尽艰险,最终到达哪个古老的国家?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3. (3) 探究三:

    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郑和先后几次下西洋?此壮举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有什么历史意义?

  4. (4) 探究四:

    图四的漫画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探究五:

    通过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的研究与分析,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遣唐使”规模居各国之首,并推动了该国的社会改革,这个国家是:天竺。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 .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 . 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 D . 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有学者说:这个国家的巨大魅力之一,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国唐代文化,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相当苦涩的绿茶、漂亮的碗和所遵循的精细仪式,都完完全全是那个时代从唐代的中国学来的。这个国家是(    )
A . 日本 B . 印度 C . 新罗 D . 波斯
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图片一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文化传播四方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中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方式?图片一反映的是汉藏民 族之间哪一段历史佳话?当时的藏族叫什么?和亲时当时的藏族首领是谁?
  3. (3) ①材料三中提到“汉朝有这样一条路”,请问该条路是指哪一条路?

    ②材料中“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请问“这样 一群人”中的杰出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著作是什么?

    ③材料中“矢志不渝把唐文化传播四方--------”,请例举一个具体史实。

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材料四: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1. (1) 在材料一的治国理念指导下,唐朝迎来的第一个盛世被称作什么?
  2. (2)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代表的农业生产工具。
  3. (3) 材料三的“公主”是谁?材料所描述的史实有何影响?
  4. (4) 材料四中的“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5. (5) 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上述材料给你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习.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的是(    )
A . 玄奘西行 B . 遣唐使到来 C . 鉴真东渡 D . 文成公主入藏
解读唐诗,品味历史

某校七年级2班的历史老师发起了“搜集唐诗,解读历史”的系列探究活动。以下是系列活动之一,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1. (1) 【搜集唐诗】请你分享一下,搜集唐诗的途径有哪些?试举两例。
  2. (2) 【唐诗解读】以下是2班同学搜集到的两组唐诗,请你参与到对唐诗的解读过程中。

    第一组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②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王建《凉州行》

    ③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李白《哭晁卿衡》

    第二组

    ①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

    ②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军州体不一,宽猛性所将。——杜甫《入衡州》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第一组诗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3. (3) 第二组诗句中的①②两句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 (4) 《不第后赋菊》的作者为了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愿望,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5) 【主题归纳】依据上述两组唐诗及其解读,归纳此次探究的主题。
唐诗《陇西行》写道“自从费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学者郭沫若写道"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些事件共同体现了唐朝 (   )
A . 民族关系和睦 B . 中日关系友好 C . 文化辐射周边 D . 诗歌艺术高超
图中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与唐朝有交往的地区是(    )

A . 日本 B . 新罗 C . 印度 D . 阿拉伯、欧洲、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