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知识点题库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对外开放到闭关自守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华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他(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值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常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敷,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杨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其被停航的原因》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凯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 (1) 列举材料一中“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华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分析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 (3) 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近来,亚太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随着美国的强大、日本的崛起,亚太地区富有挑衅性的冲突不断

(一)【回顾历史】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是事实上从古至今两国关系并不安稳。

时间

事例

中日关系

唐朝

A

友好

B

戚继光抗倭

冲突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C开始

D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结束

1972年9月29日

田中角荣访华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历史拐点】在一个国家崛起或复兴之路上,总有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一次次把世界各国推到十字路口。如何把握方向找准出路,实现国家的崛起或复兴,美国日本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更,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吴玉崖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在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道义和价值优势的北方最终取得了胜利。——摘自《大国崛起》

  1. (1) 请完成上表格。为实现材料一中的“社会变更”,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次事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是怎么做的?

  2. (2) 美国“这次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请问“又一障碍”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3. (3) 现在我们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美国、日本在“历史拐点”上的“华丽转身”对我们实现“中国梦”留下什么启示?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相百折不挠的精神。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吸引力。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再加上对外交通发达,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七十多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材料二:宋朝时期,封建国家对外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使泉州港的海上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而泉州港这一天然良港,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和进步,为从事海外贸易提供了保证。

材料三:

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宋代古船

  1. (1)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唐宋时期对外交往活跃的共同因素。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泉州地区海上贸易繁荣的原因。
  3. (3) 请你为泉州重振古港雄风,提2点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人、中亚各国人、四裔的胡族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遣使与唐朝通好。日本、天竺、大食等国都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考查学习,唐朝僧人还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以上材料均由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盛唐时代”是由谁开创的?“长安”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 (2) 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什么?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谁?
  3. (3)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唐朝时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4. (4) 唐朝的对外政策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八亚洲各国,时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人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1. (1) 结合材料一,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3. (3)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中国著名导演蔡晶盛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如果给如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 .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 . 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宋朝僧人  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日本捐赠给中国的医疗物资上面,出现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诗句。此诗创作于唐朝时期的日本,它让一位高僧产生了东渡日本的意愿,这位高僧是()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赞美我国的历史人物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马可波罗 D . 郑和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伟大工程】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技术创新】

图一

图二

【民族交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外交流】

图三                图四

  1. (1) 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河?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2. (2) 材料一中提到的隋亡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明理由。
  3. (3)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
  4. (4) 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这次通婚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5. (5) 写出图三、图四中人物的主要事迹。
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高云鹏画作《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材料二:《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图中的“经”取自何处?同一朝代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最终成功的高僧是谁?
  2. (2) 据材料一、二,分析从唐朝到清朝前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3. (3) 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上?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开放则兴,闭关则衰。中国古代从开放走向锁国是历史的倒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有哪些?
  2. (2) 明朝初年的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有什么意义?
  3. (3) 简要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向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的对外政策,并列举“把域外文化带人唐土”“把唐文化传向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3) 据材料三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请根据如图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 (1) 图1与图2中的人物分别是;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2. (2) 根据以上图片,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

——改编自谢博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四:2013年10月,习.平出访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并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讲话中他首次提出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展。2012年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6倍,争取到2020年实现双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改编自杨保筠《“海上丝绸之路”的21世纪新构想》

  1. (1) 列举材料一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2. (2)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请将上面知识卡片补充完整。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结果。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发现。……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20多个(当时)。……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材料三:清代统治者一直把安定社会秩序、稳定边疆、巩固国防放在首位,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比较而言,处理民族关系更为成功;而在处理国家关系上,尤其是在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上,盲目自大、闭关自守的倾向十分明显,这实际为晚期的落后挨打种下了前因。

——《中国大通史•清(1644-1840)》上册

  1. (1) 材料一所示为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这些文物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上”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4. (4) 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中古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