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题库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 . 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 .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 .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中国古代历史是经济逐步发展,专制逐步加强的历史
     材料一 :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材料二:“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宋朝“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ˋ奇才异行者ˊ应举。”
据此回答下列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新气象。
    材料三:“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工计日领取工资,维持一家的生活。”
    材料四: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材料五:1368年至1840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1. (1) 材料一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 (2) 与唐都长安相比,两宋时期的商业,在打破地域限制、打破时间限制上分别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2分)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3. (3) 材料三中的“机户”、“机工”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4. (4) 据材料四,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5. (5)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

  6. (6) 请举出清朝前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措施。

《明史·职官志》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 C .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 . 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1. (1) 材料一中图一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武帝施主父之策”指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朱元璋是如何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组的?材料四所述史实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4. (4) 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下列各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B . 明成祖﹣设立内阁 C . 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D . 清乾隆帝﹣设立军机处
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八股取文、文字狱 D . 闭关锁国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 军机处效率低下 C . 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D . 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如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 . 朱元璋有统一全国的野心 B . 此举的目的是促进民族融合 C .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礼节体现了时代变迁,礼节也反映出国际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坐到跪】

材料一:如图: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跪与不跪】

材料二: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

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

【废除跪拜】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没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握与不握】

材料四:如图:

【握手合作】

材料五:如图: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2. (2) 材料二所述的“跪”与“不跪”体现了中外在思想上有何差异?
  3. (3) 材料三中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依据材料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4. (4) 材料四中卿杜勒杜勒下令与美国推行哪一政策有关?1972年的“中美握手”有什么标志意义?中美两国由“不准握手”到“握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5) 图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有何特点?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对科举制评价是:“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十八名同考官分房批阅五经试卷)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反对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B . 主张扩大考试范围 C . 主张考试内容为《六经》和二十一史 D . 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
如图所示机构的设置使皇帝“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对这一机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职能是监视官民 B . 由皇帝直接指挥 C . 与东厂合称“厂卫” D . 受法律约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指什么?请列举一列明朝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 (2) 材料二反映了隋唐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变化。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郑和下西洋》

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南方日报》

  1. (1) 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
  2. (2) 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3. (3) 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两条深刻的教训。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某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突破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 (1) 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什么机构?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2. (2) 写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这种制度正式确立于隋朝哪个皇帝在位时?
  3. (3) 元朝“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4. (4) 材料四中“我朝”的建立者是谁?“我朝”在中央废除哪一职务?在地方废除什么制度?为了监视官民,使统治更加“稳当”,“我”又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
“废中书,罢丞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八股取士”。上述历史事件均发生在(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并使其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的朝代是(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清朝 D . 明朝
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选官制度的完善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丞相制度的改革 D . 地方权力的增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摘编自岳麓版书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有敢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三:清朝乾隆帝时,朝臣胡中藻赋诗道:“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前,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 (1) 材料一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