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题库

朱元璋不放心百官和京城百姓,为侦缉官民言行,特意设立了( )

A . 军机处 B . 东厂 C . 西厂 D . 锦衣卫
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A . 丞相制度 B . 郡县制度 C . 行省制度 D . 科举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图1)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图2),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 (1) 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4. (4)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5. (5)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从废丞相到设立内阁制度,再到放弃内阁之都到设立军机处,这样的变化趋势反映的实质是(    )

A .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君主权力的强化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守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 . 强化封建皇权 B . 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 . 监视官民 D . 控制国家兵权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报纸,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漫话“焚书坑儒”      ②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隋炀帝与大运河        ④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明故宫是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现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下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

A . 北京市 B . 上海市 C . 西安市 D . 南京市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 皇权的高度膨胀 B . 民族矛盾尖锐 C .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 近代科学传入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 . 洛阳 B . 北京 C . 西安 D . 南京
明初大学士宋濂有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中有没有请客,客人是谁,吃的是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如此清楚宋濂行踪是因为他依靠了(    )
A . 三司 B . 东厂 C . 锦衣卫 D . 西厂
中国历代政府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都进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和调整,这对今天的中国仍有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地方上文官、武官人数比例图

材料二:行省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它的建立总体上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明朝地方的行中书省一称虽亦废止,到了清代,行省之名又再恢复,行省制一直沿袭下来,影响直至今日,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

——《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三:《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宗教上,驻藏大臣监管达赖、班禅继承的金瓶掣签制,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拣选”;财政上,驻藏大臣严格管理财税,监制钱币。章程实施后驻藏大臣在藏区权限达到了最高地步。

——《驻藏大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北宋地方上文官武官人数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实施有何积极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行省制度建立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归纳行省制度的现实意义。明朝把地方上的行中书省废止,设立哪一机构分散地方权力?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历代在地方上的管理经验对我们今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下表是李青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下表空格处补充的内容应该是(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 . 设转运使 B . 建立行省制度 C .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 设立军机处
下图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其研究的主题是(    )

A . 君主专制强化 B . 巩固西北边疆 C . 中外交往活跃 D . 社会经济繁荣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叨朝(    )
A . 设立宣政院 B . 采用八股取士 C . 废陈丞相制度 D . 设立厂卫机构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进入了哪一盛世局面?
  2. (2)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出现,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中罢丞相的是哪位皇帝?他在中央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4. (4)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的作用是什么?
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产生了一批著名的工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一《隋朝大运河图》中A处当时称什么?B处是隋朝大运河的哪一段?余杭是今天哪里?
  2. (2) 图三《明长城图》中的A和B分别是哪里?
  3. (3) 图四明北京城是哪个皇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城中心皇帝居住的宫殿被称为什么?该皇帝增设了什么特务机构?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设厂卫特务机构

强化了皇权

B

隋朝大运河

贯通了东西水路

C

文成公主入吐蕃

密切了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

雍正设置军机处

清朝君主专制削弱

A . A B . B C . C D . D
古装剧《琅琊榜》中有机构称“悬镜司”,号称“只遵圣命、查鉴妖孽、不介朝政、不涉党争”,其实是独立于司法体系之外、只对皇帝负责的特务机构。由此推知,“悬镜司”与下列哪个机构相似(    )
A . 军机处 B . 锦衣卫 C . 枢密院 D . 门下省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趋势。
这一时期,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向人中国,特别是辣的传人中国,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这一时期”是指(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元朝 D .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