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题库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 . 诗赋 B . 三通四史 C . 前四史 D . 四书五经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 (4) 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A . 设殿阁大学士 B .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C . 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 . 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下面对其最恰当的表述是()
A . 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 设锦衣卫,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 . 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 . 加强君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3.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 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 . 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 . 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 . 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谈到明朝,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不能不提。电视剧中常常把他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搬上屏幕。“锦衣卫”一词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 经济的高度发展 B . 专制制度的强化 C . 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 D . 思想文化的繁荣
阅读下面一段话,其中有四处错误,试着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明朝末年,张三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但却屡考不中。一气之下,张三把《史记》等科考用书锁到了柜子里。为打发时日,他搜集了几部当时社会上流传甚广的小说,其中最欣赏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张三还经常练练绘画,经常临摹当时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作品。闲暇之余,张三还喜欢看戏剧表演,特别是京剧,还能哼上几句,日子过得倒也快活。

  1. (1) 错误:

    理由:

  2. (2) 错误:

    理由:

  3. (3) 错误:

    理由:

  4. (4) 错误:

    理由:

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

图片_x0020_9

A . 京城 B . 宫城 C . 皇城 D . 外城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六部 C . 锦衣卫 D . 军机处
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

A . 加强中外交往 B . 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C . 加强君主集权 D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

A . 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B . 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C . 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 D . 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A:

图B:

图C:

  1. (1) 图A所示中央机构组成情况出现于哪一朝代?图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2. (2) 图B所示中央机构组成情况出现于哪一朝代?该朝代的中央机构有何特点?
  3. (3) 图C所示中央机构的变化出现于哪一朝代?军机处的地位怎样?这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它们共同说明()

A .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 .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 . 明朝重视加强国家统一 D .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明代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中国当时此类青花瓷的生产中心是江西景德镇。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 的共同目的是(    )
A . 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B . 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荷兰 D . 葡萄牙
传教士利玛窦曾被中国的某一制度所折服,并描述明代的中国称:“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对这种被利玛窦盛赞的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 . 开创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B . 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C . 明清时期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 以血缘和门弟为选官依据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迨至隋,一土宇……唐高祖,起义师。……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太祖兴,国大明。……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宋朝·王应麟《三字经》

材料二:

材料三:(下图)

材料四:在地方……取消行中 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清朝沿 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 (1) 据材料一,请你按照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将下列示意图中的政权名称补充完整。

    ①   

  2. (2) 材料二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3. (3) 依据材料三,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任意写出一例元朝突出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
  4. (4) 材料四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上述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5)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清朝雍正时期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怎样的改组?
  6. (6)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请结合以下图示以“创新与发展”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展开论述。文中须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八项内容的朝代及影响(其他,相关介绍也可),并谈谈你的感想。要求史实准确、语言流畅,字数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