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知识点题库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 .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 严格加强思想控制 D . 严格管制华人出国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    )
A . 努尔哈赤 B . 皇太极 C . 康熙帝 D . 乾隆帝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三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图片所获取的信息,分别为这三组图片命名一个合适的主题。

  1. (1) 主题命名

  2. (2) 第三组图片中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清政府执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这一政策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3. (3) 以史为鉴,可以明智。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1. (1) 这是哪位著名思想家说的话?他抨击了什么?抨击的是哪一时期?

  2. (2) 文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指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 (3) 八股文有什么危害?

  4. (4) 历史上还有其他类似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的事例吗?若有,请举例。

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 .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 . 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 . 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

A . 人口剧增 B . 耕地面积增加 C . 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 . 重农抑商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材料三: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四: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均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特别是改革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1. (1) 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片,概括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说出“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 (4) 材料四指的是哪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 (5) 图5,图6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6. (6)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外交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世界范围看,明清时期的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 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 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 17 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 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习.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制约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因素。
  2. (2)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代表人物及发明。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
  3. (3)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发展科技有何建议?
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 与外国断绝一切往来 B .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重视外商人身安全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实行分封制

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

汉武帝的“大一统”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

科举制的完善

是君主集权强化唯一原因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A . A B . B C . C D . D
在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发展的方式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是一种思想,它最光辉之处在于强调人的尊严,挖掘出被中世纪的黑暗掩盖了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广为流行,作品是否表现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试金石。

——摘自德拉·塞德尔《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文明》

材料三: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渐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与图二机构设立相关的人物是谁?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并简要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英国资产阶级创造的“统治形式”对英国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外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有什么的共同之处。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历史人物各自的主要事迹。
  3. (3) 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 . 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 .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 .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1553年,澳门被哪个国家攫取了居住权(    )
A .  葡萄牙 B . 西班牙 C . 英国 D . 美国
阅读简介结合所学,指出下列对军机处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清雍正七年(1729),为及时处理西北军务,始设军机房,后来定名为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军机大臣将百官奏折送皇帝处请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交皇帝预览改定后下发执行;军机处按要求每天必须处理完当天奏折。宣统三年(1911)责任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撤销。

①军机处最初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     ②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

③军机处有严格的办事效率要求      ④ 军机处在清朝灭亡前夕被撤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乾隆御制诗》中说:“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试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下列选项中对其思想所体现的政策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重本抑末,闭关锁国 B . 广招贤才,重商抑农 C . 夜郎自大,天朝自居 D . 敞开大门,互通有无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整理大事年表,是理清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重要方法。

时间

事件

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

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这是市舶司的前身。

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在广州设市舶使,掌海上贸易。后来,又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负责检查进出船只商货、收购专卖品、管理外商。

元世祖时期

元同宋制,继续宋代的做法。于广东置市舶提举司。后来,又改立泉州、广州、庆元三市舶提举司,掌发放船舶出海公检、公凭,检查出海船舶及管理所辖口岸船只事宜。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

开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四口貿易。

乾隆时期

仅留广州一口通商,规定由朝延特许的“广州十三行”承担具体事务。

  1. (1) 据材料,指出市舶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
  2. (2) 据材料,指出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宋代市舶司设置的共同点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市舶司设置的目的。
  3. (3) 据材料,指出元朝市舶提举司在管理上增加的新权限是什么。
  4. (4) 据材料,指出清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对外贸易呈现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该趋势形成的外部因素。
  5. (5) 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1793年10月,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给和珅的照会中提出:“英国商人在舟山或宁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广州一样经商;他们必须服从中国法律和习俗,并安分守规矩。”据此可知(   )
A . 英国倡导中英自由通商 B . 《南京条约》已经生效 C . 英国强迫中国五口通商 D . 清政府改变了闭关政策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世界各国的商人眼里,Canton(广州)这个名字,就是“财富”的同义词。很多人即使没听说过广州,也听说过Canton,甚至误以为Canton就是中国。这反映了清代(    )
A . 闭关锁国政策下的特殊情形 B .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 . 通过海外贸易展现大国风度 D . 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与清朝大兴“文字狱”,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 .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 . 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C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