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知识点题库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下面提示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一、图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图二、图四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3)分别简述图一、图二之间,图三、图四之间的联系。

下列加强思想控制的大事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

②明朝——八股取士

③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清朝——“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各民族、各地区生生不息的文明在不断冲撞与融合中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请你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古老文明的繁荣】

【近代文明的冲撞】

鸦片战争是近代东西方文明冲撞的典型案例.下表是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对比.

国家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

对外政策方面

中国清朝

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①)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英国

《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

(②),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

文艺复兴,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殖民扩张和掠夺…

【现代文明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孔子学院积极的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但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输入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正在不断流失…

  1. (1) 以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中两颗璀璨的明珠.请你列举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2. (2) 请你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名称.

  3. (3) 请简要评价“殖民掠夺”在英国成为工业强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 (4) 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文明的民族特色?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对外开放到闭关自守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华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他(郑和)忠心执行的朝贡贸易,由于长期贬值贱卖,无偿赠送,耗费巨大……“收货所出常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可见赏赐开支疲于应敷,致使国库枯竭,财政短绌,长此下去,终会导致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杨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其被停航的原因》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凯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 (1) 列举材料一中“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华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分析郑和下西洋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

  3. (3) 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表明(    )

A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 . 丞相权力得到加强 C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缓和 D . 皇权日益强化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空缺处应是(    )

A . 秦汉 B . 魏晋 C . 宋元 D . 明清
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戚继光闽广抗倭 B . 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到: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对外商的活动和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进行限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闭关锁国 B . 开放海禁 C . 轻徭薄赋 D . 重农抑商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那两个朝代开创的?
  2. (2) 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 (3) 图四中的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设立于哪一朝代?其职责是什么?有何作用?
  4. (4) 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存在哪一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如图是某同学参观北京故宫时拍摄的照片,此处距皇帝 办公的养心殿只有50米,军机大臣曾在此日夜轮值,随时等候皇帝传唤,实现了国事的速议速办。这象征着清朝(   )

A . 君臣来往密切 B . 君主专制强化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巩固边疆统一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图1(汉)坐而论道        图2(宋)站议时政     图3(清)跪受笔录

A . 君主权力的强化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封建制度的完善
清朝雍正时期,为确保皇帝意志畅通无阻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 废除丞相制度 B . 设立锦衣卫 C . 设立东厂 D . 设立军机处
学史要学会历史评价。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 . 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C .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D .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1~184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

—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③》绘制

材料二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时代,宗教裁判所可以仅仅因为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说这样一个科学学说,而把他视为异端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因此,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情况。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公元40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开始造成古代中国科技落伍的不利因素。
  3. (3) 下图是某校初一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手抄报照片,其中“四大发明是什么”的答案有点模糊不清,请你列举其中一个,并说明其能人选四大发明的理由。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科技发展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 . B . C . D .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在他的统治下唐朝进入了哪一盛世局面?
  2. (2)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出现,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中罢丞相的是哪位皇帝?他在中央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4. (4)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的作用是什么?
纪录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这个“商人群体”所在的城市是( )
A . 北京 B . 广州 C . 南京 D . 上海
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城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向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的对外政策,并列举“把域外文化带人唐土”“把唐文化传向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3) 据材料三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朝建立之初,政府便宣布“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并且作为祖宗成宪遵守不渝。清初,封建政府袭用了前朝政策,三令五申“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准入口”。这体现了清政府(    )
A .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 . 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C . 固守传统重农抑商 D . 征收重税限制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