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知识点题库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

  2. (2) 你能认出图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一重要人物,请写出来

  3. (3) 图三历史人物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4) 新文化运动是图四历史人物等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时间和口号。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国之梦】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 1 )孙中山“救国之梦” 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救国之梦最突出的贡献和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 
【建国之梦】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 2 )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强国之梦】从1978年至今的三十多年来,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归梦、入世梦、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航母梦先后实现
 ( 3 ) 上面材料中的“回归梦”是哪一方针的成功实践?“入世梦”的实现顺应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潮流?你认为上述“中国梦”的实现原因是什么?
(4)综上,你觉得“中国梦”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 . 民本主义思想      B . 民生主义思想 C . 民权主义思想      D . 民族主义思想
图片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②武昌起义军胸章          ③同盟会机关刊物

材料二:

同盟会纲领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2. (2) 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同盟会纲领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和概括,使之成为什么著名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哪一主张?

  3.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4. (4) 图A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5. (5) 小明同学想参观图B中的“中共一大会址”,请问他应前往哪一城市? 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是哪一年?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和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   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

A .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 C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D .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读图并回答问题

  1. (1) 据图文信息,依次指出图片中的四位杰出历史人物。

  2. (2) 分别概括指出以上人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动及其影响。

  3. (3) 你怎样认识杰出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关系?

在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不尽相同,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程也有相通之处。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国王颁布的行政命令,任他任命的大臣来执行,会议无权对国家的行政事务进行干涉,议会也只能讨论国王所颁布的法令。
17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实际权力转移到自己所控制的议会手中,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也就“统而不治”了。
                                                                                                                                                              ﹣﹣摘编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节选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指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家权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有何突出贡献。
  4. (4)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变化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耻辱】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

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

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中国的奋争】

材料二:“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中国的独立】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的富强】

材料四: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此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摘自2018《政府工作报告》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2) 哪一历史事件导致“民国成、清朝灭”?此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3. (3) 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用一句话概括此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4.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原因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之所以说它“正确”,主要依据是什么?
  5. (5) 依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

A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代中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在一批先进分子的启发下,中国人民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聚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鸦片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到惊醒作用”,迷梦中惊醒的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哪些辛苦求索和艰难追寻?(只要答出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核心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历史事件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3. (3) 材料三中的“伟大飞跃”得益于哪个伟大实践?从这一“飞跃”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4. (4)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题。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有人认为戊成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 (2) 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学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 (4) 【思想风暴】
    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 (5)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三民主义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如表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武昌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临时政府,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A . 都通过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B .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 . 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 D . 都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欢呼中失败的,对“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 .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D . 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材料二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探索中“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清末与辛亥革命》

材料三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遒。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 (1) 材料一反映了近代史上哪一历史运动?写出李鸿章在这一运动中开创的军事工业的名称。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变”?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时代使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始于;“中国所说的统治以国君统治百姓而已”这一现象结束于
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

.…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 . 辛亥革命的原因 B . 辛亥革命的发展 C . 辛亥革命的胜利 D . 北伐战争的进程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惶然道:“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则材料说明了(      )
A . 政治改革的必然性 B . 思想解放的进步性 C .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 . 国民革命的彻底性
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漫画“移花接木”

材料三:纪念章上方的文字是“中华民国”,两面旗帜中间的字是“鄂军政府起义纪念”。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鹏飞说中国历史》

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二,这两则材料都与哪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和“更为可取的东西”分别指什么?材料二的漫画揭示一个什么主题?
  2. (2) 阅读材料三,这枚纪念章是为纪念那场起义?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 (3) 材料四中“开始学制度”“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分别是指哪些运动?在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的运动后期,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 (4) 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请你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