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知识点题库

钓鱼岛问题的升级让中国人更加关注大洋彼岸的日本,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张华看中央电视台栏目《大国崛起》——日本的解说词摘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他一起探究下列有关问题。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 日本曾多次“弃旧图新”,7世纪中期曾向中国学习进行一次改革,促进了日本的进步,请写出这次改革的名称。
(2) 19世纪60年代日本又一次的“弃旧图新”,请问这是什么事件? 这次“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 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的统治进一步得到加强与巩固,请举出在此期间中出现的改革和革命各一个。 (不包括日本)
(4)日本的两次“弃旧图新”都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你谈谈这两次改革对我们中国梦的实现有什么借鉴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国有土地按以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土地不准买卖,死后归还。”
材料二:“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
(1)材料一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这一改革是由谁来推行的?
(3)结合中国改革的成就,谈谈你的感想和启发?

19世纪中后期,我们的近邻日本曾经和我们有相同的经历以及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但是,日本通过重大社会变革改变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轨迹。据此回答:

  1. (1) 日本这次变革的名称是什么?它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与文化而进行的改革是什么?

  3. (3) 如图体现了19世纪中后期日本通过重大社会变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4. (4) 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19世纪中后期日本的变革对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以下各项对日本“大化改新”相关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大化”是年号

②“改新”是指改革

③措施效仿中国隋唐

④为后来繁荣奠定基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据此分析吴廷理认为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应是(    )

A . 原始社会 B . 奴隶社会 C . 封建社会 D . 资本主义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材料二: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 

材料三: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请回答:

  1. (1)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历史上哪三次改革的内容?
  2. (2) 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次改革效仿的是我国什么朝代的制度?你能列举这两国在这个时期交往的一个史实吗?
  3. (3) 材料一、三反映的改革分别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以上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645年,日本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 . 实行贵族世袭制 B . 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 . 分封贵族为诸侯 D . 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华,相关课题研究(    )
A .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话 B . 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C . 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交流 D .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
A . 大和 B . 高丽 C . 琉球 D . 本州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
A . 废藩置县 B . 推翻幕府统治 C . 实行征兵制 D . 文明开化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 (1)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
  2. (2) 俄国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 (3) 1921年苏俄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材料二:对商鞅及商鞅变法,自古众说纷纭:

•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写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商鞅“无教化仁爱之本”。

材料三: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表

改革名称

时间

内容

意义

公元7世纪

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9世纪 60年代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材料四: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材料五:

材料六: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

——习.平

  1. (1) 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材料一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变法措施。
  2. (2)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①李斯认为商鞅变法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②王充认为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③王安石赞美商鞅为政“以民为本”。

    ④朱熹评价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①是;②是。请依据材料,归纳日本历史上两次社会改革具有的相同特点
  4. (4) 请写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实施的自救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三,材料四,说一说德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的依据是什么?
  5. (5) 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要符合国情、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在材料五中,哪些图片能从正面佐证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并在按要求选择的图片中任选一幅,说明选择的理由。
  6. (6) 依据材料六,并结合上述其它材料,谈谈改革者所具备的特质。
646年(大化改新)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三级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 大化改新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    )
A . 明治维新 B . 大化改新 C . 农奴制改革 D . 查理-马特改革
在日本历史上,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
A . 彼得一世改革 B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 . 大化改新 D . 明治维新
在日本大和国统治时期,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部民被划分为不同的部的主要原因是(    )
A . 根据统治者的势力 B . 根据从事的行业类别 C . 按照天皇的旨意 D . 根据部民的人数多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私地和私民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材料二 

  1. (1) 材料一描述的是大化改新的什么内容?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维系封君和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在这种关系中封臣承担的义务是什么?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重要的历史事件无疑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1. (1)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3. (3)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4. (4)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5. (5)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日本改革潮流的不断推动,终于迎来了学习大陆先进文化的高潮。早在公元 6  世纪, 苏我稻目采用南朝编制户籍的办法,使部民逐步向自由的国家农民转变。7 世纪初,圣德太 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改革,制定了冠位十二阶,排挤了那些世袭的贵族,使天皇的权力增大, 同时使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有了雏形。 646 年的大化改新“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 山方设国、郡、里,分别派政府官员治理。“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均受唐朝三省六部制 和州县制的影响。同时,《改新之诏》禁止王族和贵族拥有土地和部民,实施“公田公民制”; 编制户籍和账薄,实行“班田收授法”。“班田收授法”及其赋税制度,也是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翻版。大化改新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它使日 本从东亚的后发展国家,迅速成为东亚强国。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简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 题号后涂“C”。

  1. (1) 大化改新是日本改革潮流不断推动的结果,是苏我稻目改革、推古改革的发展。(   )
  2. (2) 苏我稻目的改革,使部民逐步转化为国家农民,部民不再存在。(   )
  3. (3) 推古改革和大化改新,都打击了贵族集团。(   )
  4. (4) 中大兄皇子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推动了大化改新的实施。(   )
  5. (5) 大化改新是学习唐朝封建体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日本的进步。(   )
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下列内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地税改革 B .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 C . 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D . 孝德天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