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1) 在材料一中的①、②处填写出相应的制度和人物。
  2. (2) 材料二的图示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写出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3. (3) 材料一中①和材料二所体现出来的两种制度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 诸侯争霸 B . 商鞅变法 C . 百家争鸣 D . 铁农具与牛耕的推广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朝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青铜文化。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代表了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商朝的青铜器成就反映了商朝雄厚的国力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依据材料,指出代表商朝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    )
A . “春秋无义战” B . “无为而治” C . “兼爱”“非攻” D . “为政以德”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 .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搞好关系 C . 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不得人心 D . 外来势力的入侵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 (1) 根据材料一,说出商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并分析商鞅的理论源于百家争鸣哪一学派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 (4)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夏朝,兴盛于商朝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图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下列观点属于墨子思想的是(   )
A . “春秋无义战” B . “无为而治” C . “兼爱”“非攻” D . “为政以德”
战国后期,秦国在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誉。主持修建这一水利工程的是(    )
A . 大禹 B . 蒙恬 C . 商鞅 D . 李冰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他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史记》中记载∶"蜀守(_____)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_____)处应填的人物是(   )
A . 毕昇 B . 蔡伦 C . 祖冲之 D . 李冰
商朝建立后,王室内部连续发生争夺王位的纷争,都城也几经迁徙,很不稳定。商王盘庚为了扭转局面,迁都于殷,进行改革,“行汤之政”,政治中兴。由此可以看出,“盘庚迁殷”(   )
A . 标志着商朝正式建立 B . 是商朝历史的重大转折 C . 标志着商朝由盛转衰 D . 说明商朝内部再无纷争
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丁的卜问等文字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文字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大篆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秦统一后,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视秦、楚等国为夷狄,而战国时期则承认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 . 周天子的权威下降 C . 国家统一成为共识 D . 民族间的冲突剧烈
下面材料选自《汉书·艺文志》,材料描述的是(   )

A . 井田制瓦解 B . 百家争鸣 C . 诸侯争霸 D . 国家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纷争乱不停】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咏史诗·流沙》

【励精图治谋大业】

材料二: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

材料三: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

  1. (1) 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哪个时期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当时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称赞商鞅为“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的原因。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