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点题库

近年来,国民党高层领导人多次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党和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广州国民政府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了北伐战争,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有什么关系?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什么战线的初步形成?
(3)刘邓大军率领哪个部队的主力挺进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前提分别是什么?
(5)举一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为牢记中华民族积弱受辱的惨痛教训,有人建议在九一八事变80周年之际全国鸣响警报举行全国规模、全民参加的隆重纪念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

A . 局部抗战阶段 B . 全面抗战阶段 C . 局部反攻阶段 D . 全面反攻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1. (1) 材料一中的报纸可能发行于哪一天?

  2. (2) “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

  3. (3) 材料告诉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回答抗日战争胜利具有哪些重大意义。(不得摘抄原文)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排练历史剧《西安事变》,你饰演一位中共代表人物。这位中共代表人物是(    )

A . 周恩来 B . 张学良 C . 蒋介石 D . 毛.泽东
西安,这个写满沧桑与辉煌的城市,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段不平凡的日子里,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你认为当时西安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发生了(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一二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在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人是(    )

A . 马占山 B . 杨靖宇 C . 赵尚志 D . 林彪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 . 《松花江上》 B . 《黄河大合唱》 C . 《游击队之歌》 D . 《义勇军进行曲》
“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1. (1) 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B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D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2. (2)

    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

    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3)

    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②】

    完成下表中①处内容的填写。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填写在②处)

  4. (4)

    任务四【解读史实——体验和而不同】

     “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5. (5)

    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

    右边是同学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6. (6) 完成板报任务后,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确定了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并设计了旅游区的主题形象。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将主题形象的数字序号填入表格的相应位置,并选择其中三例,分写出其历史依据。

主题形象  ①“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②“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③“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④“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红色旅游区

主题形象(序号)

以上海为这些的“沪浙红色旅游区”

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闵红色旅游区”

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引自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请完成:

  1. (1) 材料一表现了作者在日本侵略者制造哪一事变后的悲痛与愤懑?蒋介石对此采取怎么样的政策?
  2. (2) 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是哪一事件?
  3. (3) 材料三中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歪曲哪一历史事件?
  4.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得感想?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 台儿庄战役胜利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日本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使日本变成了暴发户。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材料三: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 (1) 材料一中“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举例说明这一事件进程中日本是如何接受“西方影响”的?
  2. (2) 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的经济条件。
  3. (3) 为达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发动了哪一侵略事件?建设“东亚新秩序”,是日本为哪一事变寻找的借口?
  4. (4)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沈阳事变(日本称“九一八事变”为沈阳事变)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发生于沈阳城外,是远东有史以来最大事变。”其“最大事变”标志着(    )
A .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C . 抗日战争由此爆发 D . 国共合作抗日形成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A . B . C . D .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 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企图 B .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C . 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国共联合抗日 D . 对蒋介石采取保护态度
中国共.产.党是没有特殊利益的政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政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二:

材料三:湖南农民彭立成于1974、1980、1984年春节时贴的对联分别为:“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远跟党走”。彭立成家是中国现代农村千万农民家庭的一个缩影,“永远跟党走”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

  1. (1) 材料一中,“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民主革命的转折”具体指什么转折?
  2. (2)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对当时的中国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二中,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的场景?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4. (4) 材料三中,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得益于党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源于中共哪次会议提出的改革开放总方针?
  5. (5)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抗战精神唤起强烈的民族尊严感,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回顾抗日战争14年的峥嵘岁月,中华儿女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滕慧君《抗战精神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王进喜、雷锋到焦裕禄;从邓先、郭永怀到黄大年、罗阳,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赴汤蹈火,他们以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

——摘编自陈浙闽《奏响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中国近代的“外患”,写出催生中华民族“群体觉醒”的不平等条约。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标志“十四年抗战”开始的历史事件,写出抗战中体现民族凝聚力或战斗力的一例史实。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材料中选取一位人物,结合史实概述他的精神品质。
  4. (4) 以上材料涉及民族觉醒与民族精神,据此主题谈谈你的感想。
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台儿庄战役 D . 重庆谈判
歌曲和口号,往往是和一定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从歌曲和口号中,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能感受到人们的愿望和情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材料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材料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成立的地点在哪里?
  2. (2) 材料二是在哪国对中国发动的哪次侵华事变后出现的歌曲?这次侵华事变有何地位?这场事变后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
  3. (3) 材料三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是在哪个政党领导下进行的?这场运动有何意义。
  4. (4) 材料四是1949年发生的哪次战役的口号?这次战役有何作用?
  5. (5)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有何感想?
美国《纽约时报》,“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张学良之叛变,或已救助日本政府,盖日本之对华政策……已引起多数政治家之抨击也。”材料反映了(   )
A . 国际人士对九一八事变的急切关注 B . 国际上对西安事变发展趋势的忧虑 C . 张学良等遵守不抵抗政策受到批评 D . 张学良联共抗日不符合欧美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