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知识点题库

以下哪项是生物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

A . 生长 B . 繁殖 C . 运动 D . 新陈代谢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 . 细胞 B . 组织 C . 器官 D . 系统
下列各种现象,不属于生命活动过程的是(  )


A . 海水的涨潮和退潮 B . 幼鳄的破壳而出 C . 春天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D . 加入了酵母的面团越来越大
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A .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 . 选取样本抽样调查 D . 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去霄里去了.”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鸣蝉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

A . 新陈代谢 B . 生长发育 C . 反射 D . 繁殖
东营黄河滩万亩葵花随风摇曳,金波荡漾,向着阳光绽放出灿烂,下列有关向日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 一粒葵花籽是向日葵的一个果实 C . 一个葵花花盘是由多个花组成的花序 D . 向日葵的种子空瘪是由于传粉不足
人的排汗、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 需要营养 B .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 . 能排除体内的废物 D . 能生长和繁殖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 . 有细胞结构 B . 能生长和繁殖 C . 体小且绿色 D . 新陈代谢
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
A . 通过网络传播的“熊猫烧香”病毒 B . 引起人和动物生病的H1N1病毒 C . 进行足球赛的智能机器人 D . 在我国东北发现的猛犸化石
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在野外进行了调查,并进行记录,发现了以下生物:

1狗尾草; 2松树; 3蚂蚁; 4蜘蛛; 5麻雀; 6蟋蟀; 7蘑菇

  1. (1) 调查的方法一般分两种,全面调查和
  2. (2) 按形态结构特点,可把生物分为
  3. (3) 上述生物中,属于植物的是 。(填序号)
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时,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
A . 确定调查目的 B . 准备材料用具 C . 制定调查方案 D . 认识所有生物
所有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 . 能快速运动 B . 是由细胞构成的 C . 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能生长和繁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
A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 能生长和繁殖 D . 能进行呼吸
判断正误。
  1. (1) 自然界中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判断对错)
  2. (2) 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判断对错)
  3. (3) 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判断对错)
  4. (4) 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判断对错)
  5. (5)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判断对错)
  6. (6) 只有动物才能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判断对错)
  7. (7) 每种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判断对错)
  8. (8)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判断对错)
  9. (9) “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判断对错)
  10. (10) 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判断对错)
综合应用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 (1)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2. (2) 高大的桃树是由一粒种子萌发、生长而成,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
  3. (3) 同一棵桃树上开的桃花,其大小形状有差异,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
  4. (4) 竹子和桃花都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接受光照,鸭子能在河中捕捉鱼类,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
  5. (5) 桃花落了就会结出果实,人们发现向阳处的果实长得又红又大,还特别甜,而背阴处的果实又青又小口感也不好,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 . 机器人 B . 钟乳石 C . 珊瑚 D . 生石花
青少年时期即中学阶段(13~18岁) 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生命过程中峰值骨量的50%是在该阶段积累,而膳食营养状况是促进骨量增殖的重要且可改变的因素。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维持现有家庭饮食状况的前提下,为分析膳食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了北京市1583名13~18岁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
  1. (1) 研究过程持续六个月了解学生饮食、运动等情况,使用的研究方法为法。
  2. (2) 食物中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是,最终在被彻底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3. (3) 研究人员在六个月后,测定参与学生的平均骨密度SOS值为1542.7米/秒。其中学生的部分饮食习惯及骨密度SOS值如下。
    奶类摄入量(克/天) SOS值(米/秒)
    0 1526.4
    100~ 1536.3
    200~ 1542.8
    300~ 1553.4
    600~900 1554.2
     
    水产品摄入量(克/天) SOS值(米/秒)
    0 1527.5
    25~ 1536.7
    50~ 1543.1
    100~350 1549.6
     
    碳酸饮料摄入量(毫升/天) SOS值(米/秒)
    0 1543.7
    250~ 1540.5
    300~ 1536.6
    500~750 1522.4
    注:SOS值越高,骨密度值越大

    由研究结果可知,适量摄入奶类和水产品能使骨密度增殖,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不仅含钙量高,同时含有丰富的,它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大量摄入则不利于骨密度的增殖。

  4. (4) 下面是参与研究的两位同学的部分饮食习惯。

    小明:每天喝牛奶100克,不喝碳酸饮料,也不摄入水产品

    小强:每天喝碳酸饮料1罐(330毫升),不摄入水产品也不喝牛奶

    检测结果显示,以上两位同学的骨密度均较低。为使他们的骨密度达到参与学生的平均值,请依据上述表中结果,为他们的饮食习惯提出改进的建议:

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 生物都要通过捕食获得营养物质 C . 生物都能完成反射 D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调查学校生物园的动植物时,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小明嫌生物园蚊子太多,不做记录 B . 小王发现其他同学记录里有蟋蟀,自己添加上去 C . 小李看见一只老鼠,觉得太恶心,不记录 D . 小梅搬开花盆,看见好多鼠妇,小梅把它们记录下来
某氧化铝厂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使原本很清澈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研究工业废水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在受污染河流同侧下游不同距离(km)进行取样,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离污染源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8.0

动物类群(类)

20

23

37

50

58

65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7

656

750

1978

2490

3192

  1. (1)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的变量是
  2. (2) 比较不同取样点的动物类群或个体总数,距污染源越近,数量越
  3. (3) 分析每个取样点的数据,表明动物类群数越多,个体数量就越
  4. (4) 不同取样点数据的对比,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