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知识点题库

下列工具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有关农业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农业聚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 B . 农业聚落的出现,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C . 半坡聚落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农业聚落 D . 河姆渡聚落在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
下列对古代黄河流域早期城市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古城由城墙围起来,城墙仅仅作为城市的管理边界

②古城已具有公共设施

③古城的布局已具有规划的痕迹

④古城与现代城市已无不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较早种植粟并居住于黄河流域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
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山顶洞人的比较,说法有误的是   (    )  

A . 贫富分化进一步拉大 B .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C . 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D . 工具的制作技术更先进
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明同学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所有(    )
A . 十几个男女老幼坐在一起吃着米饭和烤肉 B . 几个人围坐在火堆旁烧烤捕到的野猪 C . 吃完晚饭,大家在洞中休息,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D . 一大群男女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猪,将它赶到预先设定好的陷阱中
关于陶器与瓷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彩陶 B .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黑陶 C . 陶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的专门发明,其它地方不可能制作 D . 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唐三彩显示了高超的制瓷艺术
促使原始先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继续过着群居生活 B . 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C . 自然环境的变化 D . 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 . 学会制造工具 B . 住在山洞里 C . 懂得用火 D . 过群居生活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材料二:

  1. (1) 材料一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他们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
  2. (2) 材料二中的两种房屋是什么样式的?分别是哪种原始居民居住的?为什么他们的房屋建筑不同?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有哪些不同。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如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这种原始人生活的时代是(    )。

A . 约300万年前 B . 约170万年前 C . 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 D . 约3万年前
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 粟、小麦 B . 水稻、玉米 C . 水稻、粟 D . 水稻、小麦
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探究活动,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 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木桩插入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这是中国最早的木结 构建筑。

材料四:

材料五: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里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2. (2) 从材料二及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从材料三及所学可知,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
  3. (3) 由材料可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 (4) 结合材料一,说一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5. (5) 材料四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6. (6) 材料五中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有何功能?
周口店龙骨山古人类遗址考古发现中包括大量打制的石器,成批的骨器,以及灰烬、烧石、烧骨等,反映这时期北京人发展处于(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奴隶社会阶段 D . 部落联盟时期
导致下图中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生活习惯 B . 生产工具 C . 自然环境 D . 生产力水平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干栏式房屋 B . 半地穴式房屋 C . 出土的稻谷 D . 铜鼎
再现史前人类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寻找证物】材料一: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化石和遗存物。

    下面是对“北京人”生活描写的三个片段。请在材料一中寻找相关的考古证据。

    “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片段)

    考古证据(填序号)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②每天,他们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

    ③他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等。

  2. (2)

    【文物考证】材料二:以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图片。

    [示例]“猪纹陶钵”见证了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根据材料二并参考范例,对图片(图5除外)进行解释,完成你的考证。
  3. (3) 【思考沉淀】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辨析题(正确打 √ ,错误打 × ,并说明理由。)
  1. (1) 北京人已学会人工取火。
  2. (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3. (3) 孔子主张实行“仁政”,主张以德治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轩辕于是修养道德,整顿军队,研究四季变化特点,种植谷物,安抚人民,丈量四方的土地…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乃征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 ·五帝本纪》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炎帝和黄帝的祭祀始于原始部落时期,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祭拜。 

  1. (1) 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的“轩辕”是指谁?根据材料二分析,轩辕在几次战役中能够战胜敌人的原因是什 么? 
  3. (3) 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炎黄的活动为什么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