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知识点题库

八股取士的命题可能来自于(    )

①《大学》    ②《中庸》    ③《道德经》    ④《论语》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政府(    )


A . 禁止对外贸易  B . 限制对外贸易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鼓励商业发展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


A .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B .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 . 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 . 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通商国家发展到70多个。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和通婚。大批外商从陆路、海陆来到长安、洛阳、广州和扬州等城市。

材料二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一切贸易的事务皆有清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办理;外国商人在广州不得随意出入,必须住在十三行的商馆内;禁止外商携带武器和家眷,每月只许他们在广州游玩3天,不准在广州过冬和乘坐轿子。

(1)唐朝与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2)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阅读下图,根据要求,在序号所示位置填写恰当的史实

1820年清朝疆域图

  ②  ③  ④

  ⑥  ⑦  ⑧

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 熟读四书五经 B . 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 . 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 .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从秦朝以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直延续着,中国历代帝王也在不断地强化着皇权,自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上风,在明清时期皇权更是得到高度强化。皇权在清朝时达到顶峰的重要表现是(    )

A . 废除丞相制 B . 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C . 设军机处 D . 设内阁制度
下列关于清政府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有(    )

①绝不允许外国人来华

②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③封闭所有边界

④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上述诗句反映了一位将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安定的抱负。与此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 . 戚继光抗倭 B . 雅克萨之战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郑和下西洋
一位将军故居墙上有一则对联“如裹骇电激风,拔剑漫惊倭胆破;尝携江花边月,登坛笑看海波平”,这位名人的功绩是(    )
A . 抗击金兵入侵 B . 抗击荷兰殖民者 C . 扫清东南沿海倭寇 D . 七下西洋,友好交往
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设立内阁和军机处的皇帝分别是(    )
A . 明太祖和雍正帝 B . 明成祖和康熙帝 C . 明成祖和雍正帝 D . 明太祖和康熙帝
明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1685-1687年,清军两次大败沙俄侵略军的地点是(    )
A . 尼布楚 B . 热兰遮 C . 雅克萨 D . 赤崁城
奠定现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清朝
十九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撰写的进化论相关著作中,在讨论有关鸡和金鱼时,参考和引用了被其称作“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中的阐述。由此可以推断(    )
A . 《本草纲目》丰富了医药学宝库 B . 《天工开物》传到了欧洲各国 C . 明代科技在当时仍领先于世界 D . 明代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2021年2月,我国公开了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人们纷纷致敬戍边英雄同时,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也投入了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图一 戚继光

图二  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三  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做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 (1) 图一人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中的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清政府对该岛采取了哪些行政管辖措施?
  2. (2) 图三反映的问题发生于17世纪中期,该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
  3. (3)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 (4) “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学习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

    发展”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郑和的船队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友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同时,郑和船队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郑和远航体现了(    )

①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精神             ②强大的武力是和平交往的重要保障

③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             ④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清朝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④与少数民族上层联姻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1684年,康熙帝采纳了其谏言,设置(    )
A . 伊犁将军 B . 驻藏大臣 C . 台湾府 D . 澎湖巡检司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色的是(    )
A . 《三国演义》和秦腔 B . 《水浒传》和昆曲 C . 《红楼梦》和京剧 D . 《西游记》和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