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知识点题库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清朝政府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设置宣政院   C . 设置驻藏大臣 D . 设置伊犁将军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尽管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横向比较,清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A . 倭寇入侵 B . 闭关锁国 C . 八股取士 D . 文字狱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曾用这样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从中可以看出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

A . 决定军国大事 B .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D .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为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明成祖时,改革土司制度,开始从中央派遣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这就是(    )

A . 土司制 B . 行省制 C . 金瓶掣签制 D . 改土归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 (3)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

  4. (4) 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趋势。

如果你有幸穿越时空回到清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               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③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被明太祖朱元璋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    )
A . 骆宾王 B . 宋濂 C . 黄宾虹 D . 李渔
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丞相制度的改革 D . 地方权力的增大
关于下列图片,最合适的主题是(   )

“买不尽松江布”

李时珍《本草纲目》

军机处

广州十三行

A . 国家的建立与统一的完成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明清进步思潮与经济繁荣 D . 封建社会发展与危机并存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 . 继续禁止对外贸易 B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鼓励商业发展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此论断评价的是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    )
A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禁止对外贸易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拒绝西方殖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明史记载:“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康熙帝经过长城时曾作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材料三:(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明修长城,清修庙”,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两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别举一例史实证明。
  3. (3) 材料三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南方地区图和当地气温降水量图(下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人教网初中历史教参

材料三:“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 (1) 结合材料一,说说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2. (2) 结合材料二,列举两则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成就。
  3. (3) 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4. (4)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明]谢肇涮《五杂俎》

  1. (1) 运用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 (2) 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出现的新现象,并指出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 (3) 针对材料一、二中的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观察表格,哪一项不是导致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A . 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C .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D .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某班同学在学习“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这一主题时进行归类整理,收集到以下资料,让我们一起阅读和感悟。

任务一【史料实证,重现历史真实】

史料一: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史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引自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任务二【历史解释,理性分析史事】

抉择篇

结果篇

▲素材1:天启元年(1621年),荷军以武力侵占台湾,筑室耕田,久留不去。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

▲素材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素材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信英王乔治三世

▲素材4:至鸦片战争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中国对欧洲贸易维持了100年的贸易顺差,使全球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素材5:1840年,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西方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还在用牛马拉车运输。

▲素材6:第二套条约巩固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套条约,构成了一部坚固的条约休系,毫无疑问,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1) 联系两则史料分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 (2) 面对危机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有人认为该政策有一定合理性,也有人说该政策是完全不可取的,请你任选一观点,并选用以上素材加以佐证。
  3. (3) 综合上述材料,当今我们国家应如何更好的前行?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面于其间也。”军机处由皇帝选派的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由此可知,军机处是(      )
A . 清初皇帝独掌朝政的常设机构 B . 专为皇帝草拟谕旨处理机要事务的机构 C . 协办军务颁布诏书的专门机构 D .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在 19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是(   )
A . 越剧 B . 京剧 C . 昆剧 D . 川剧
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
A . 御史大夫 B . 御史台 C . 锦衣卫 D . 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