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知识点题库

下列属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的有(    )

①高迎祥     ②张献忠     ③李自成     ④陈友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中国古典科技巨著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农政全书》 C . 《齐民要术》 D . 《天工开物》
下面对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 B . 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 . 最远航行到红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 D . 比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清代前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    )
A . 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B . 封闭关口,严守疆域 C . 不许外国人来华 D . 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山东、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

材料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因为担心本国商人到南洋勾结海寇进行反清活动,除东洋贸易外,严禁中国商人至南洋贸易,只许外商来华贸易。

材料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在广州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的会馆中,并不许在广州过冬,中国商人不得向外国商人借款或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1. (1) 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2. (2) 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 (3) 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它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4. (4) 你认为当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才能发展?
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
A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 .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D . 均田免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
A . B . C . D .
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 . 平定大小金川叛乱 B . 设置驻藏大臣 C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 实行改土归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经辉煌)

(近代落后)1793年,马戛尔尼作为第一个正式访华的英国公使,曾两次觐见乾隆皇帝。法国政治家阿兰·佩雷菲特以此为背景,写成《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对当时的中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1. (1) 从上述四幅图片中找出分别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的序号。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
  2. (2) 根据资料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英国的原因。
什么是文字狱?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目的、后果及影响?
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有(    )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锦衣卫  ④廷杖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东到太平洋 B . 南至南海诸岛 C . 西抵葱岭 D . 北至北冰洋
日本学者薮内清认为:这是部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 主编的《百科全书》相匹敌的巨著。该学者赞赏的是(   )
A . 《几何原本》 B . 《本草纲目》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明史记载:“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康熙帝经过长城时曾作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材料三:(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2) “明修长城清修庙”,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两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别举一例史实证明。
  3. (3) 材料三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政策。
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这两朝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都始终以北京作为其都城 B . 皇太极推翻明朝,建立清朝 C . 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 . 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出土于唐朝墓葬的部分文物

材料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震撼了世界,在“灿烂文明”的篇章中,近千名演员手持巨桨,组成方阵,再现了600多年前明朝率领万人船队,多次与西亚、东非等地区进行互动往来的历史场景,翻开了中国对外交往史上的光辉一页。

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悔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请再举一例加以佐证。
  2. (2) 材料二中奥运会开幕式展现的是哪一历史场景?试分析促成此次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
  3. (3) 材料三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哪一外交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部电视剧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这位传奇人物是(    )  
A . 李世民 B . 赵匡胤 C . 朱元璋 D . 雍正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西藏开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B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 . 驻藏大臣成为管理西藏的最高统治者 D . 密切了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农政全书》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据此可知此书(  )
A . 侧重记载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B .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 . 吸纳了西方科技成果 D . 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
“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

【文明交汇】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经贸繁荣】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

          

【航海壮举】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封闭落后】

材料四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 (1) 根据所学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① ② 
  3. (3) 材料三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材料三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朝至清朝,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