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知识点题库

“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死荣哀,光耀二十世纪;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这副对联赞颂的是( )
A . 毛.泽东 B . 周恩来 C . 朱德 D . 陈毅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形成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   )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④“两个凡是”思想 ⑤对外开放 ⑥农业生产合作化       

A . ①②③⑤⑥ B . ①②③⑥ C . ①②③④⑥ D . ①②③④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  ) 

下图反映1949—1963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其中的论断正确的有(    )

A . 1949-1953年间,粮食产量的上升是因为新中国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 . 1958-1961年间,粮食产量的下降完全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原因 C . 1956-1957年间,粮食产量的上升是因为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 D . 1963年后我国就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上山下乡”    ④“两个凡是”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下列选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江青、陈伯达为正副组长 C . 1973年9月13日,发生了九一三事件,林彪集团随之被彻底粉碎 D . “文革”期间,自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整整10年没有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1976年伦敦《每日电讯报》报道了来自中国的一则重大新闻“毛的遗孀被捕,四个领导人被指控策划北京政变。”下列中外报道中,属于当时国内舆论的是(    )           
A . 宣告三大改造完成 B . 宣告抗美援朝胜利 C . 宣告“文革”结束 D . 宣告“文革”开始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 . 《双十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1958年开始泛滥的“左”倾的主要标志有(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④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 “大跃进”运动 C .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 “文化大革.命”
下列是伟大祖国60余年风雨历程的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跃进”运动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③澳门回归

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②⑤ C . ④①②⑤③ D . ①④③②⑤
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演变。天津老字号“盛锡福”建于1911年,始叫“盛锡福帽庄”,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为盛锡福制帽厂,60年代中期又改为红旗帽厂和前进帽店,而80年代它已经成为“盛锡福帽业有限公司”了。据此回答小题。   
  1. (1) 50年代中期易名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为适应新中国建立的政治形势 B . 为适应三大改造对企业进行的公私合营 C . 在新时期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革 D . 害怕割资本主义尾巴
  2. (2) 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流行语,建国后下列流行语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公私合营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①②④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还有2.5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党中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这种严重性、紧迫性,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充分注意。”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到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迅速增加86.7%。

一一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摘自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1. (1) 毛.泽东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发表上述议论的?
  2. (2) 据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国农业问题的因素及我党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3. (3) 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追寻历史足迹,倾听岁月回音。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民的“忧”“喜”,见证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变迁。

“忧”---“一进食堂门儿,稀粥两大盆儿;远看起浪头儿,近看照进人儿。”

“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1. (1) 材料一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的哪些形势?
  2. (2) 农民的“忧”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你认为“忧”出现有哪些原因?
  3. (3) 农民的“喜”与当时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这一政策为什么能解“忧”?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 . 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代》周刊是西方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一把标尺。有观察者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1978年以后,《时代》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当然,起初的审视充满着质疑和忧虑,但现在这种情绪被一种肯定代替。

材料二:2017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

排名

国家

GDP总量(亿美元)

1

美国

195558.74

2

中国

131735. 85

3

日本

43421.6

4

德国

35954.06

材料三:在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的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中有“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1. (1) 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时代》周刊为什么始终以一种偏见式悲观视角来遥望东方。
  2. (2) 结合材料分析1978年后,《时代》周刊以新的姿态和笔触来审视中国的理由。
  3. (3) 请你用史实分析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入选该名单的理由。
  4. (4)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 . 三大改造 B . “大跃进”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 战争的影响 C .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 文化大革.命
十年“文革“的十年是指(    )  
A .    1949-1959年 B . 1953-1963年 C . 1956-1966年 D . 1966-1976年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第一节    工业起步第四节失误挫折

第二节    当家作主第五节建设成就

第三节    三大改造……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追寻近代化的历程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