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知识点题库

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大跃进”时期

③“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战争时期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文化大革.命”时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

①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②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③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④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历程。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三    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了市场关系的作用,它构成了这一政策的核心。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 (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指出当时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哪两个重大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简要分析这一事件导致的后果。   

  2. (2) 根据世界历史知识,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并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评述的是苏俄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4.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最大启示是什么?   

新中国走过的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三: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和1985年度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

  1. (1) 党和政府为了向工业化迈进,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通过这一举措的落实新中国取得了怎样的重要成就?

  2. (2) 据材料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党曾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 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 (3) 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是在哪一年的哪一次会议上?                         

  4. (4) 邓.小平被《时代》周刊两度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有哪些原因?

  5. (5) 怎样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世界马拉松游泳联合会主席曾邀请毛.泽东参加比赛,因为按照新华社1966年报道,毛.泽东的游泳速度几乎是世界记录的4倍。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在(    )

A . “一五”计划期间 B . “大跃进”运动时期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林彪、江青集团的推动 B .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尝试 C . 西方和平演变的攻势 D . 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错误
“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核心人物分别是(    )           
A . 王洪文、张春桥 B . 林彪、王洪文 C . 林彪、江青 D . 江青、姚文元
如下图的宣传画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A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西部大开发
下列哪一词汇能够反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    )           
A . “公私合营” B .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 .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D .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倾错误是(    )           
A . 反右泒斗争扩大化 B . 刘少奇冤案 C . 文化大革.命 D . 人民公社化
手拿印有“毛主席语录”的“红宝书”,参加红卫兵这样的事发生在(    )           
A . 1949年 B . 1956年 C . 1967年 D . 1978年
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或1971年发行的毛.泽东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 从这些旧物可断定是(    )           
A . 建国初期的 B . 抗美援朝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 . 改革开放以后的
2009年4月3日,影片《高考1977》在全国上映,影片描述一批知识青年面对1977年高考恢复时发生的故事。高考制度虽然在中断了11年之后得到恢复,但这11载光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高考制度中断的历史背景是(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的一首悼念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那件事,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邓.小平文选》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领导者”指的是谁?被“反革命集团”利用又指的是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2. (2) 根据材料一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3. (3) 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哪位伟人?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党带来了什么深刻教训?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 . 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B . 经济体制的变革 C . 乡镇企业的出现 D . 农民积极性的提高
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 . “大跃进”运动时期 B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 “政协” “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 “放卫星” “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 “经济特区” “下海”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红卫兵”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两个凡是”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早请示,晚汇报”“语录歌”“红太阳”“效忠信”“揪斗”“一句顶一万句”等词汇、语句成为流行语的时期是(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抗战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有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两次失败,两次转危为安。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在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扭转局势,奋力打开新的局面。

材料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示意图(节选)

  1. (1) 据材料一,选择其中一例,运用相关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扭转局势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A、B两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差异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探索有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启示。
在一篇有关某双百人物的报道中,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石油、大庆、铁人。请你判断他是(    )
A . 邓稼先 B . 袁隆平 C . 焦裕禄 D . 王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