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知识点题库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有(  )

①“一五”计划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⑤ D . ③④⑤
“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 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是(    )           
A . 彭德怀 B . 刘少奇 C . 贺龙 D . 朱德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出逃的飞机坠毁于(    )           
A .   苏联境内 B . 中国内蒙古境内 C . 越南境内 D . 蒙古境内
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要了解下列的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鸦片战争 D . 文化大革.命
1976年发生的“四五运动”(    )

①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运动

②奠定了“四人帮”覆灭的群众基础  ③粉碎了“四人帮”  ④是一场反革命运动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④
“停课闹革命”、“大串联”、“上山下乡”,这些现象出现在(    )           
A . 20世纪初 B . 20世纪三十年代 C . 20世纪五十年代 D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月抗争”、“四五”运动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上是(    )           
A . 整顿全国治安秩序 B . 恢复全国的法制 C . 发展国民经济 D . 抵制、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请判断以下体现了这一思想的运动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大跃进运动 C . 三大改造 D . 文化大革.命
标语是浓缩的历史,下列标语按其反映事件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到一切,全面内战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 . ③①④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①③②
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影响很大,这种模式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所反映的生产关系变革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农民入社报名大会 C . 人民公社吃食堂 D . 小岗村“分田到户”手印
为了探究“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风雨历程”,某九年级同学小王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 (1) 请帮助小王同学将以上六张图片分成三组,并说明分组依据。
  2. (2) 小王发现,这三组图片内容不能完全反映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曲折历程,你认为还要补充哪些方面的资料(至少两方面)。
  3. (3) 通过探究改革开放前的这一段历史,你有何感悟?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 “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的是(    )
A .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经济下滑 C .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75- 1985年。双水村村头的大广播有时给人们带来悲怆,有时给人们带来欢欣鼓舞。你觉得欢欣鼓舞的事件可能是(    )

①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②水稻亩产超过十万斤

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1978年粮食产量

  1. (1) 观察上图,分析1949年到1952年粮食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2. (2) 从1949年到1956年,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变化?
  3. (3) 1956到1965年,中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请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纵观这三十年国家发展,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右图反映了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从中可见他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品质主要是(    )

A . 艰苦创业 B . 助人为乐 C . 改革创新 D . 团结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