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杨子崇

    ①杨子崇,高祖族弟也。父盆生,赠荆州刺史。子崇少好学,涉猎书记,有风仪,爱贤好士。开皇初,拜仪同,以车骑将军恒典宿卫,后为司门侍郎。炀帝嗣位,累迁候卫将军,坐事免。未几,复令检校将军事。从帝幸汾阳宫,子崇知突厥必为寇患,屡请早还京师,帝不纳。寻有雁门之围。及贼退,帝怒之曰:“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出为离石郡太守,治有能名。

    ②自是突厥屡寇边塞,胡贼刘六儿复拥众劫掠郡境,子崇上表请兵镇遏。帝复大怒,下书令子崇巡行长城。子崇出百余里,四面路绝,不得进而归。时百姓饥馑,相聚为盗,子崇前后捕斩数千人。岁余,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等各称兵作乱,郡中诸胡复相啸聚。子崇患之,言欲朝集,遂与心腹数百人自孟门关将还京师。辎重半济,遇河西诸县各杀长吏,叛归师都,道路隔绝,子崇退归离石。所将左右,既闻太原有兵起,不复入城,遂各叛去。子崇悉收叛者父兄斩之。后数日,义兵夜至城下,城中豪杰复出应之。城陷,子崇为仇家所杀。

  1. (1) 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事免

    ②子崇

  2. (2) 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开皇初,仪同(   )

    A.拜见   B.表示敬意的礼节

    C.拜谢   D.(被)授予官职

    迁候卫将军(   )

    A.聚集   B.屡次

    C.连累   D.劳累

  3. (3) 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B . 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C . 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D . 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4.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后数日,义兵夜至城下,城中豪杰复出应之。城陷,子崇为仇家所杀。

  5. (5) 第②段隋炀帝“下书令子崇巡行长城”的原因是(   )
    A . 杨子崇自己主动请缨,希望能去把守边境要塞。 B . 隋炀帝希望杨子崇给边境的入侵犯者有力还击。 C . 隋炀帝惩治子崇,认为他无中生有,扰乱人心。 D . 杨子崇作离石郡的太守时治理有方,远近闻名。
  6. (6) “屡请早还京师”和“上表请兵镇遏”两件事反映了杨子崇的特点。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 行李之往来 D . 仆虽怯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

    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栗,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宋粮仓名)、敛富民,为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某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光百有馀年,四境之透者至万馀里,其同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渭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内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肘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来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后虑,见史而后救。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巳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木オ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阁下共亮之。某再拜。

(逃自《王文公文集》,有刪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以存活之            所以:……的原因 B . 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本来,原本 C . 孟子论而之            非:错误 D . 以说阁下再矣          干:干谒,求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某尝闻善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    父母宗族,皆戮没 B . 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焉用亡邦陪邻 C . 见患后患,见灾而后救              有怠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D . 某固非荀有觊阁下者也              以勇气闻诸侯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B .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C .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D . 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4. (4) 以下句子全都属于王安石认为的“非治国养民之木”的一组是(    )

    ①发常平、敛富民,为饐粥之养

    ②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巳被野矣

    ③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④移粟以救饥馑

    ⑤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⑥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

    A . ③④⑥ B . ①②⑤ C . ①④⑤ D . ②③⑥
  5. (5)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龚舍人曾给王安石写信陈述他的救灾方略,王安石认为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法,因此在给龚舍人的回信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B . 作者认为三王五帝之世,也有灾荒饥馑,但却能保证百姓的生存,是因为有完善的政策和充足的储备。 C . 作者在文中明确地指出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远之法,同时强调了自己倡导的新法的积极意义。 D . 作者认为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6. (6)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②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

    ③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塔思,幼与常儿异,英才大略,绰有祖风。木华黎常曰:“成吾志必此儿也。”及长,每语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效死行阵间,以图报称,安能委靡苟且目前,以隳先世勋业哉!”年十八袭爵。庚寅秋九月,叛将武仙围潞州,太宗命塔思救之。大兵未至,塔思率十余骑觇贼形势,仙恐有伏,不敢犯。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刺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冬十月,帝亲征,遣塔思复取潞州。仙夜遁,邀击之,斩首七千余级,以任存侄代领其众。壬辰春,睿宗与金兵相拒于汝、汉间。金兵成列,将战,会大雪,分兵四出,塔思冒矢石先挫其锋,诸军继进,大敗金兵。甲午秋七月,朝行在所。时诸王大会,帝顾塔思曰:“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群臣未对,塔思对曰:“臣家累世受恩,图报万一,正在今曰。臣虽驽钝,愿仗天威,扫清淮、浙,何劳大驾亲临不测之地哉!”帝悦曰:“塔思虽年少,英风美绩,简在脱心,终能成我家大事矣。”賜黄金甲、玻璃带及良弓二十,命与王子曲出总军南征。乙未冬,拔枣阳。曲出别徇襄、邓,塔思引兵攻郢。郢濒汉江,城坚兵精,且多战舰。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将死士五百,乘筏进击。引骑兵沿岸迎射,大破之。丁酉秋九月,入汴京。守臣刘甫置酒大庆殿。塔思曰:“此故金主所居,我人臣也,不可处此。”遂宴于甫家。戊戌秋九月,帝宴群臣于行宫 , 塔思大醉。帝语侍臣曰:“塔思神已逝矣,其能久乎?”己亥春三月,薨,年二十八。

(节选自《元史•塔思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 B . 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 C . 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 D . 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子是古时臣民对于帝王的称呼,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B . 甲午、乙未等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由十个天干、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期,周而复始。 C . 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古称“汴州”“东京”等,在历史上曾做过北宋和金朝的都城。 D . 行宫一般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或大臣出行时居住的宫室或临时寓居的官署、住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塔思自幼不凡,志向宏远。他小的时候就与一般儿童不同,有才能谋略;长大后以忠孝为先,胸怀远大,立志报效国家。 B . 塔思代帝出征,得到奖赏。皇帝欲御驾亲征,向大臣询问讨敌计策,塔思担忧皇帝安危,愿代替皇帝出征以报国恩,受到皇帝称赞和赏赐。 C . 塔思为将勇猛,作战有方。他曾在雪天,冒着箭石挫败敌方先锋;攻打郢都时,他下令制造木筏,派敢死队乘筏进击,亲自带兵射击,大败敌人。 D . 塔思为人重礼,英年早逝。进入汴京后,守臣在大庆殿设下酒宴,他认为不符合礼仪;己亥年三月,塔思去世,年仅二十八岁。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仙夜遁,邀击之,斩首七千余级,以任存侄代领其众。

    ②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 , 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B .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C .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D .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 B .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 . 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 . 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谀之意。 B . 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 C . 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 D . 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凉了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

    ②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功,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爱其 , 欲以子之。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云中太守。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郡为战区,胔资蔽野,光弼酹而哭之,出为贼幽闭者 , 厚恤其家。渣关失守,玄宗蜀,人心惊骇。肃宗理兵干灵武 , 授光弼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军政不修,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 , 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圣。”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载,思明、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 , 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新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其军,乃约降。至期,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 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后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放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节选自《新唐书·李光弼传》)

(注)胔:腐烂的尸体。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日忠烈/ B .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C .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人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D . 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2. (2) 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爱其 , 欲以子之        材:通“才”,才华。妻:用作动词,给……做妻子。 B . 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以徇        内:通“纳”,收纳。众:作状语,当众。 C . 光弼遣人之    穴:用作动词,挖洞穴。颓:使动用法,使……倒塌。 D . 其军,乃约降        沉:使动用法,使……沉陷。阳:假装,表面上。
  3. (3)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袭父封        俄:过了不久 B . 玄宗蜀        幸:皇帝亲临 C . 贼伤十二        十二:十分之二 D . 诸将罪        贷:严惩
  4. (4)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 出为贼幽闭者 B . 肃宗理兵于灵武 C . 障以木幔 D . 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5. (5)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累迁,指多次升迁,连续升迁,迁,指官职变动,后文的进、摄、兼、拜等皆是此意。 B . 长揖:古代汉族的交际礼仪风俗,见面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大多数用于晚辈对长辈。 C . 年号: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词意吉瑞隽永,如建隆、永平、至德。 D . 牙帐:古代官署的大门上有猛兽利牙的图案,所以称官署为牙,牙帐指将帅所居营帐.
  6.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光弼少善骑射,有谋略。他得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和当朝重臣郭子仪的赏识,后曾担任户部尚书、天下兵马副元帅。 B . 李光弼能征善战。至德二年,史思明等人前来攻城。此时敌众我寡,李光弼力排众议,灵活地运用战术,击退了敌人。 C . 李光弼为国钉敌,忘我无私。在叛军围城之时,他就算经过自己家口也不看一眼;在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 . 李光弼领兵有方。相州一城,战况惨烈。敌人一路劫掠,只有李光弼带领部队拼力抗战,最后整治军队回到了太原。
  7.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东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团练子弟执贼将安思义降。

    ②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侮易承业,光弼闻之素不平。

    ③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 , 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③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B .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C .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D .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廉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B . 版,即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投版喻指弃官,与“解褐”意同。 C . 仁义是传统道德的最高原则,本意为仁爱与正义,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D . 传舍,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又名邮舍或驿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滂身正节清,胸怀大志。他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他担任清诏使,有澄清天下之志。 B . 范滂弹劾权贵,毫不妥协。他因为弹劾人数过多,受到尚书的怀疑,但他不为所屈,表示自己若检举失实,甘受死刑。 C . 范滂整治邪恶,举荐贤士。他代理功曹期间,撤职驱逐了一些有违孝悌、不遵仁义的人,推荐品德高尚的人,提拔贫寒之士。 D . 范滂身陷党祸,以死明节。建宁二年,皇帝下诏缉捕范滂等人,吴导和郭揖的行为表明他们与范滂结党,范滂决心以死平息祸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②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青主善书画

    ①傅青主徽君山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哺至昳,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缽,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②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颕。以僧无行,不许。僧谂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塗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此三字授僧,榜于门。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沈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谓月上东向

    ②急取水为之浣

  2. (2) 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两几(    )

    A.并列的马

    B.骈文

    C.整齐

    D.并列排放

    ②遂掷笔搓纸而(    )

    A.停止

    B.拿出

    C.撤销

    D.拆除

  3. (3) 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轻人作          急取水之浣濯 B . 秉烛为            吾欲南海何如? C . 僧无行,不许      打钟庵三字嵌诗中 D . 傅笑许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4. (4)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僧谂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

  5. (5) 第②段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 B . 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 C . 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 D . 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
  6. (6) 第②段中通过傅山表现了傅山的性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B .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C .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D .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妾:是我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主要指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B . 士大夫:是我国古代对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一般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上层文化的创造者。 C .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 D . 客:指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达官贵人作为自己地位和财富的一种象征,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 B . 赵括的母亲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 C . 廉颇因为在燕赵之战中有功,赵王赐给了他信平君的封号,但赵王并不真正相信他,只让他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 D . 廉颇失势时,他的门客离开他,得势后又回来归附他,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门客与主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4.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②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 , 以字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书之,乃书二十余幅以进。帝大奇之,谓近臣曰:“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诚聪明有识者也。可置之翰林。”以其年少,奏为应奉翰林文字。帝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钜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寻进翰林修撰,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乞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二十四年,立尚书省,诏以为参知政事,钜夫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二十六年,时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入朝,上疏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今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于国为便。”桑哥大怒,羁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凡六奏,帝皆不许。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吏民畏爱之。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皇庆二年,旱,钜夫应诏陈桑林六事,忤时宰意。明日,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后临事,其极言之。”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诏行之。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钜夫请益坚,特授光禄大夫,赐上尊,命廷臣以下饮饯于齐化门外,给驿南还,敕行省及有司常加存问。居三年而卒,年七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文宪。

(节选自《元史·程钜夫列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B .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C .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D .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讳,古代称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后来也用于敬称在世尊长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亲的名字,叫避讳。 B . 至元,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多为帝王所用,如至元、康熙。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期。改换年号叫改元。 C . 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常指御史台。行台,指中央政府设在京师以外的行政机构,也指地方大吏的官署或居所。 D .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谥号有美谥和恶谥两种,如文宪、周厉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钜夫聪慧有才识,甚得元帝赏识。钜夫跟随叔父脱宋降元,在元帝诏问时,他应对十分详尽,让元帝惊叹不已。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得元帝的信任,屡得升迁。 B . 钜夫建议重用南人,得到元帝采纳。他向元帝建议寻访江南名人逸士,并让他们与元人一起担任御史台、按察司要职。元帝力排非议,采纳了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 C . 钜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体恤百姓。他为民请命,弹劾宰相桑哥专权苛政敛财伤民;他出任地方官职,兴学明教,为民除害,深为官吏民众敬畏和爱戴。 D . 钜夫不恋官位,却得享殊荣。他因病请求辞官归里,但遭拒绝。他一再坚持,才被允许,离京之日,元帝命设宴,让百官送行;敕令地方官员要常问候,死后追赠官爵。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

    ②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①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②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③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④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 , 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 , 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⑤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注)①伥伥(chāng chāng):无所适从貌。②皇皇:指匆忙。③子云、仲淹:分别指西汉辞赋家扬雄和隋朝人王通。④轩序:指住宅。轩,栏杆;序,堂屋的东西墙。

  1. (1) 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自己对别人的批评和赞誉都无足轻重。 B . 吴君学问精深,文章雄健,二者都施用于当今。 C . 作者认为有人需要借助他的声誉和力量来提升。 D . 吴君急于谋为文之道,没选择别人而询问作者。
  3. (3) 第③段作者认为“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 (4) 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 (5) 第⑤段的论述在第④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 (1)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贰:二次 B . 焉用亡郑以邻                陪:陪伴 C . 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肆意 D . 非利害深秦穆之心            中:符合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焉用亡郑陪邻                 天下之事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B . 寡人之过也                   讵能若 C . 佚之狐言郑伯曰               利有大烛之武者 D . 夫晋,何厌有                 吾知秦穆必翻然从
  3. (3) 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 .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4. (4) 对上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危局,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 . 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C . 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不同利益而背弃。 D . 吕祖谦认为,如果烛之武用更大的利益来游说秦穆公,秦穆公会犹豫思考,但最终还是会选择有利的一方。
下列各组句子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行为偏僻性乖张 B . 暮去朝来颜色故 可怜辜负好韶光 C . 铁骑突出刀枪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 . 却坐促弦弦转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 , 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 , 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 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②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③不果:没有实行。④达尊:普遍尊贵的事。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B .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C .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D .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2. (2) 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 . 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尧。 C . 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 D . 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国君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 . 孟子认为国君的尊贵不应该表现在地位的优越上,臣子对国君的恭顺不应该只停留在礼节形式上。 C . 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 D . 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孟子本来要见国君,可是一听到齐王的命令反而不去了,景子觉得孟子这种做法与《礼记》上说的不相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②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②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供养。末吴郡海虞令,县禄唯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退。母丧丢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扬州从事史      辟:征召 B . 市粟麦        货:买入 C . 供养          给:使……丰足 D . 吴郡海虞令    除:拜受官位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不可寄至其家      知我不降明 B . 足为烦            其衰也 C . 县禄唯养母一身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 . 问者惭退          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3.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   )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⑤ C . ①②⑥ D . ③④⑥
  4. (4) 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 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 . 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 “归养之愿”。 C . 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 . 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②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或取诸怀抱 , 悟言一室之内。 B .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 . 所以游目骋怀。 D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芒有功。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彩,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西伯昌之脱美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①左杖黄钺 , 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 , 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迁九鼎 , 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

[注]①师尚父:即吕尚。刘向曰:“师之,尚之,父之,故曰师尚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B .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C .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朱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D .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虞”即虞朝,是传说中的商朝和夏朝之间的朝代,由虞舜在接受唐尧禅位后建立。 B . “黄钺”为以黄金装饰的斧,是古代帝王专用的仪仗,有时也特赐给出征讨伐的重臣。 C . “社”,古人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称作“社”,文中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 D . “九鼎”相传为大禹所铸,代表九州,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武王迁鼎是昭示商灭周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吕尚先祖曾经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封地在吕、申。吕尚本姓姜,吕尚即姜尚。 B . 西伯出猎,在渭河北面遇到吕尚,与之交谈,认定他是先祖所盼之人,因而称他为“太公望”。 C . 吕尚精通用兵,善用奇计,暗中与武王策划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权谋受到后世推崇。 D . 武王伐纣前占卜的卦象不吉利,群臣恐惧,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出师伐纣。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5. (5)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齐国成为大国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 , 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新唐书·杜甫传》)

  1. (1) 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窃恐转死沟壑 B . 为贼所得 C . 吾属今为之虏矣 D . 洎牧以谗诛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 .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 .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 .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3. (3)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 B . 唐代聚边境数州为一镇,设节度使,总揽一方军政、民政、财政和监察大权。节度使初设于边防重镇,后来内地普遍设置。 C .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举进士”就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 D . 古人有名有字,男子十八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②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 (5) 请依据节选内容,概括分析杜甫的“傲诞”表现。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 .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 . 空自苦亡人之地 D . 凿地为坎,置煴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詹仰庇,字汝钦,安溪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由南海知县征授御史。隆庆初,穆宗诏户部购宝珠,尚书马森执奏,给事中魏时亮、御史贺一桂等继争,皆不听。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若侈心一生,不可复遏,恣情纵欲,财耗民穷。陛下玩好之端渐启,弼违之谏恶闻,群小乘隙,百方诱惑,害有不胜言者。况宝石珠玑,多藏中贵家,求之愈急,邀直愈多,奈何以有用财,耗之无用之物。今两广需饷,疏请再三,犹靳不予,何轻重倒置乎!”不报。三年正月,中官制烟火,延烧禁中庐舍 , 仰庇请按治。左右近习多切齿者。

帝颇耽声色,陈皇后微谏,帝怒,出之别宫。外庭皆忧之,莫敢言。仰庇入朝,遇医禁中出。询之,知后寝疾危笃,即上疏言:“先帝慎择贤淑,作配陛下,为宗庙社稷内主。陛下宜遵先帝命,笃宫闱之好。近闻皇后移居别宫,已近一载,抑郁成疾,陛下略不省视。万一不讳,如圣德何?臣下莫不忧惶,徒以事涉宫禁,不敢颂言。臣谓人臣之义,知而不言,当死;言而触讳,亦当死。臣今日固不惜死,愿陛下采听臣言,立复皇后中宫,时加慰问,臣虽死贤于生。”帝手批答曰:“后无子多病,移居别宫,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内庭事,顾妄言。”仰庇自分得重谴,同列亦危之。及旨下,中外惊喜过望,仰庇益感奋。

亡何,巡视十库,疏言“再照人主奢俭,四方系安危。陛下前取户部银,用备缓急。今如本监所称,则尽以创鰲山、修宫苑、制秋千、造龙凤舰、治金柜玉盆。群小因干没,累圣德,亏国计。望陛下深省,有以玩好逢迎者,悉屏出罪之。”宦官益恨。故事,诸司文移往还及牧民官出教,用“照”字,言官上书无此体。宦官因指“再照人主”语,为大不敬。帝怒,下诏曰:“仰庇小臣,敢照及天子,且狂肆屡不悛。”遂廷杖百,除名,并罢科道之巡视库藏者。南京给事中骆问礼、御史余嘉诏等疏救,且言巡视官不当罢。不纳。仰庇为御史仅八月,数进谠言,竟以获罪。

神宗嗣位,录先朝直臣。以仰庇在京时尝为商人居间,不得内召,除广东参议。寻乞归。家居十余年,起官江西。再迁南京太仆少卿。入为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仰庇初以直节负盛名,至是为保位计,颇不免附丽。

(注)①照,照察。通常用于对同级或下级的文件中。

 (节选自《明史·詹仰庇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B . 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C . 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D . 仰庇疏言/顷言官谏/购宝珠反蒙诘让昔/仲虺戒汤/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召公戒武王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汤武能受二臣之/戒绝去玩好/故圣德光千载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嘉靖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 . 庐舍,在古代它既可以指田野间的屋舍,也可以指建在墓侧的屋舍,有时甚至可以是军队临时的居所。 C .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D . 乞归,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詹仰庇因皇帝的批复解释而感动而精神振奋,却因其多次劝诫而得罪宦官,被当廷杖责一百,并罢免官职。 B . 詹仰庇为人正直,宦官制造烟火燃烧房屋,他建议按法治罪,很多人都很痛恨他。并因为他多次上奏正直道德言谕而得罪了很多人。 C . 詹仰庇敢于直谏,以仲虺、召公劝诫的例子上疏皇帝劝其不要购买宝珠,皇帝深受感动,批复并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 D . 神宗继位后,詹仰庇家居十多年后重新起用,起初因耿直而享有盛名,然这时却为了保住地位而不免依附于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玩好之端渐启,弼违之谏恶闻,群小乘隙,百方诱惑,害有不胜言者。

    ②移居别宫,聊自适,以冀却疾。尔何知内庭事,顾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