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③其无以易之                              ④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②③/④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逾:超越。 B . 愿无伐善,无劳              施:施行。 C . 知者 , 仁者静                 动:活跃。 D . 小人戚戚                        长:总是。
依据课文填空

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

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不可绝于天地间者 ②乐道人善也 ③多一篇,多一篇益矣 ④其必古人所未及就 ⑤后世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⑥何文人多也

A . ①④⑥/②③/⑤ B . ①④/②③/⑥⑤ C . ①②④/③⑥/⑤ D . ①④/③⑤/②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牧斋记

朱 熹

    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文,以诵之于兹也。(1)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以是自咎,故尝间而思之。

    夫挟其饥寒危迫之虑,以从事于圣人之门,而又杂之以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有事物之累,无优游之乐。其于理之精微,索之有不得尽。其事之是非,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详矣。况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其躬也。

如此,则凡所为,早夜孜孜,以冀事业之成,而诏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然古之君子。一箪食瓢饮,而处之泰然,未尝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于其言者,彼其穷于当世,有甚于众矣。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

    孔子曰:“贫而乐。”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然也。(2)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予方务此,以自达于圣人也。因述其所以,而书其辞于壁以为记。

下面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如何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

  2. (2) 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

下列加线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 白鸟悠悠 B . 昨夜西风碧树 C . 亦必于理想故也 D . 持此以古今之作者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交施之而受之              交:交替。 B . 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      咎:过错。 C . 无时而不可于吾前         坠:降临。 D . 黛玉之孤僻               惩:恐惧。
下列语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极其所有之能力交构之者    ②各加力而各不任其咎 B . ①躬丁其酷,无不平之可鸣    ②忌黛玉之才虞其不便于己 C . ①其感人贤前二者远甚    ②王夫人固亲薛氏 D . ①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者    ②以其罕见
对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心不在 , 视而不见 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 ③见君子而后厌 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

A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下面文字的中心思想。

    劝人向善,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宏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

中心思想:           (不超过16字)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 B . 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说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见当时传法的盛况。 C . 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 D . 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
“佛”究竟是什么?

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都是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 

②长期闭关锁国的局面,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所打破 

③在这方面,王国维和鲁迅的研究以及黄遵宪的创作与实践就很有代表性 

④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 

⑤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

A . ②④③⑤① B . ④②⑤③① C . ③④⑤②① D . ⑤④①③②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三进及溜 B . 而观其辟丸也 C . 既而与为公介 D .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远离古典

     我们常常爱听古典音乐,自以为非常感动,自以为听懂了。其实,我们根本没有

听懂。我们离古典一天比一天遥远。


     据说,当年歌德听贝多芬的音乐时异常感动,竟热泪盈眶。激恼了贝多芬愤怒地

跑过去冲歌德说:你根本没听懂我的音乐!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时代,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

基的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尔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谢。

     岁月是一位残酷的雕刻师,无情地雕塑着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我们,而且将

古典一并雕塑得适合于我们和时尚的口味。

     古典一词classic源于罗马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谐调、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高雅、持久、典范。古典,追寻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那个时代理想的追求。它带有均匀而有节制、淳朴而纯真的人类原始理想返朴归真。

     歌德自己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只有

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他就是这样认识古典音乐的。他说得极端,过于激情

洋溢,离古典的意义遥远,难怪贝多芬对他要愤怒地叫喊。

     激情不是古典。浪漫不是古典。倾诉不是古典。热泪不是古典。

     连歌德和托尔斯泰都离古典遥远,我们可以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误解,不必责

备自己对古典的远离。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将古典的

音乐肆意改编成小品加上强烈的打击乐,以为是重返古典或对古典全新的诠解;我们也可以

理解了,为什么书摊上摆满了将古典名著断章截句截肢为摘抄和词典,供青年人写情书时参考,以为是挖掘古典对今天的发酵作用;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一下子如球迷一样冒出这样多的发烧友,将贝多芬如私家财产藏在首饰盒中一样任其尘埋网封,将巴赫塞进高级组

合音响看音响的名版和效果比听音乐本身更兴味浓郁……

     古典被我们简化。古典被我们肢解。古典被我们附庸风雅。古典被我们化为实用。

     听古典音乐,便非常像是看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我们都是从奥林匹亚山取下圣火,以为重反古希腊的辉煌。其实,我们早已经将奖励给胜利者的橄榄枝叶变成金碧辉煌实用的金牌。我们高举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同举着一把仿古的打火机没什么两

样。我们离奥林匹亚山越来越远,我们却越来越跑得兴致勃勃。

     古典,在远离着我们。我们却以为古典是走进文化高雅层次高档位的一层光滑的涂料、一层珍珠美容霜、一剂养生驻颜的回春药。

     古典,是一种水。我们以为能够制造世上任何一种水:蒸馏水、矿泉水、太空水、

纯净水……古典,是圣水,只流自天国、流自心灵、流自遥远的原始人类的青春期。我们人

类已经太老了。我们在漫长的成长的历史中赢得了一些什么,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一些什么。

     是的,古典是一种水。我们太爱把它当成一种老酒或美酒,灌装进瓶子或罐子中,

或调制成颜色鲜艳的鸡尾酒,斟进高级脚杯中,自以为是珍惜、收藏或品味。其实,我们只是把它当成点缀、摆设、显示和象征。

     古典,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古典一天比一天远离我们?对于这一问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1. (1) 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古典一天比一天远离我们?对于这一问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2. (2) “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做简要分析。

下列各句直接说明凌虚台命名原因的一项是(  )

A .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B .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C .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D . 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记录自己旅游考查的一部著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②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③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

④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1. (1) 前两则材料诠释了儒家关于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
  2. (2) 概括说明第三则材料中“君子、小人之异”,并加以评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1)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刑人如恐不 B .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C . 涂有饿莩而不知         顷之未 , 太子迟之 D . 非我也,也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
  2.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